很多事,父母依旧有参与的资格,但走错走对
的代价,还是留给孩子去承担吧。因为有越来
越多的事情,像那本越来越难的习题册一样,
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去面对。
中文先驱专栏作家 杨熹文
熹里话:
其实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学会,如何与最爱我们
的人“正确相处”,过远是疏离,过近是控制——
今天推荐给大家这本《男人34》,愿你能有自己的
思考和收获。
最近读了一本小说,《男人34》,这一读就放不下了,一个男人从青春期到34岁,他的全
部经历都在讲述一件事——被老妈控制的人生有多可怕?
主人公李新民是北京土著,却不是住着学区房开豪车的公子哥,一家三口挤在厕所对着厨房
的一居室,父母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工人。母亲过度强势,父亲过于窝囊,而自己在其间,是
一个没出息没主意的孩子,与许多市井家庭一样,父母早已没了比上不足的心气儿,剩下的
只是比下有余的优越感。
李新民的老妈对家庭有绝对的控制,物质上她控制每一分钱的去处,精神上她控制李新民的
每个选择。从读书到恋爱到结婚,李新民无一不听从老妈的安排。本可以去清华的成绩,被
老妈送去读药科,本可以选择职业,父母把他送去社区医院,本可以自由恋爱,被老妈挡掉
姻缘,联系了所有的亲朋好友,擅自定了“门当户对”的儿媳妇。
这样的李新民,在二十岁的时候也曾愤愤地想,“自己是一个男人,骨子里可不能像老爸那
样,找一个女人做自己一辈子的主。”
他也会去向唯一的女性朋友姚逸寻求建议。姚逸生长于自由的中产家庭,眼界宽广,很有主
见,给了他很多有益的提醒。可是多年的妥协令李新民习惯被母亲安排,他去了社区医院工
作,娶了泼辣的媳妇,和丈母娘一家生活在一起,被嫌弃窝囊,又活成了另一个父亲。
到最后,34岁的李新民,迎来了儿子的出生,遭遇了母亲去世的风波,他依靠副业进入了大
医院工作,偶尔出轨,赚很多钱。这时的他,觉得自己过得不错,意气风发,劝说姚逸不要
因为老公出轨而离婚,男人都是一样的。
他丝毫不觉得,他曾最讨厌的原生家庭的一切,已被牢牢地烙印在身上,他自满的当下,却
是读者读到的悲剧。
我在生活中没遇到过李新民一样的男人,但遇到过很多被父母拿主意的女孩。学什么乐器?
上哪所重点高中?大学读什么专业?和谁结婚生子?如何养育孩子……鲜少有女孩经历过完
全不被干涉的放养人生,有太多人败在“我这是为你好
的”亲情绑架上。
我也曾是其中一个。在成年后和朋友讨论过最怕听见父母说什么,朋友们纷纷说,最怕听到
“我这么累死累活是为了谁?”那就意味着讲道理是完全没用的了,自己马上要赔礼道歉,
以表决心的方式安抚委屈极了的妈,听妈妈的话,家和
万事兴。
直到现在,老妈也会在很多事上“干涉”我,小到吃什么大到做什么工作,好的是我们之间
多了沟通。很多事老妈说的依旧对,但我就是想试一试“做自己”的体验,也有很多事,是
二十年前的“对”,时代变了,我也不能活在二十年前。
曾看到网上的一段话,大意是说,小学的时候,父母耀武扬威,因为习题册上的题他们都会。
初中的时候,有些题他们做不出来了,气焰也消了一半,等到高中,那些题他们都不会了,
只能沉默着,做端茶倒水的后勤工作了。
很多事,父母依旧有参与的资格,但走错走对的代价,还是留给孩子去承担吧。因为有越来
越多的事情,像那本越来越难的习题册一样,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去面对。
我总是在想,等我有了孩子,我会是个什么样的妈?若我扮个虎妈,是否她会怨我不给她选
择的自由?若我自由放养,她会不会有一天质问我,“你怎么都不关心我?”
正巧老妈发来信息,为某事征询我的意见。我迅速给了意见,想了想,又加上一句,“你听
话,我都是为你好。”
说完我们都笑了。
来源:新西兰先驱报中文网
(责任编辑:新西兰特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