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的不公平,但总有一些公平,值得 我们有所期待,值得我们一生一次,用力去拼。 来源:《精英说》ID:elitestalk 转载已获得授权。 对于大多数的家庭来说,参加高考、考取名校是大部 分孩子人生中最至关重要的部分;但对小部分富家子 弟们来说,他们另有一条道路,就是绕开高考,直接 出国留学。 为了探讨这个话题,笔者特意采访了一位抖音红人@ 伦敦詹教授。
图为詹峻杰 @伦敦詹教授本名叫詹峻杰。詹峻杰18岁出国,在美国旧金山读了一年的语言,语言班结束之后 去迈阿密牛津大学读的本科,目前是就读英国UCL的研究生。 他从小读的就是贵族国际学校,高中时读的是MBA班,当时班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参加高考,高三 结束之后,班级里一小半的同学都被送到美国、加拿大、英国这些国家读大学。 詹俊杰的父母以及他所处的那个圈子,家长们都无一例外地尽自己所能把孩子送去就读最好的 国际学校,而且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才艺。 在国际高中,除了日常学业之外,他们需要学习马术、高尔夫、调酒等等,而詹峻杰本人四岁 就开始学习演讲,在篮球、搏击、辩论以及舞蹈方面都获得了诸多奖项,这些才能无疑为他的 名校申请增添了筹码。 在美国留学圈,炫富之风盛行,有时候父母不仅不会限制孩子的消费,还会鼓励他们买豪车、 戴名表。詹峻杰坦言,自己刚来美国的时候也曾受到过这种“畸形价值观”的影响。 所幸,留学生这个群体代表的并不仅仅只有炫富,更多的学子都在努力求学,提升自我。 詹峻杰在国外的学习生活中,认识了一群非常成功的企业家的孩子,他们家庭背景很好,但为 人谦虚、十分低调,在与这些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自己与他们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从那时起,詹峻杰就意识到了学习和读书的重要性,抛弃幼稚的炫富,努力学习,三年就完成 了本科学业,并且连续三个学期获得了满分GPA,顺利申请到了英国UCL的研究生。 他最好的朋友,也是当初国际班的同学,目前是麻省理工的在读研究生,放假了回到成都,闲 不住想去电子科技大学找一位导师继续学习。因为麻省理工的背景,电子科技大学直接给他配 了一位在学术界位高权重的老教授。 还有一位剑桥的朋友,回来就入驻了成都的人才库,他很想创业,但父母拒绝给他启动资金, 于是他写了一份商业计划书,交给了当地的一家公司,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就获得了该公司数百 万人民币的融资。 詹峻杰坦言自己不是“学霸”,放到国内也考不上清华北大,就个人而言,他十分佩服并且尊 敬国内成绩好的学霸们。虽然他一直这样谦虚地表达,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 付出努力。 詹峻杰在申请英国研究生的时候,递交的所有申请都收到了 offer,并且华威商学院还对他进 行了内部争抢,这背后依靠的是他优秀的文书、高分的GPA成绩,以及大学时期的两段创业经历。 再往深处看,詹峻杰之所以能够得到名校的青睐,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更离不开家庭对他的 培养。 在和詹峻杰的对话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他本人以及他所在圈子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那就是家庭基础好、人生平台高,在某种角度上来看,他们都是被命运眷顾的幸运儿,幸运地 站在了社会资源分配更有利的一方。 当他们的父母手里掌握更多的社会财富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将这部分社会资源转化为教 育价值,用来提升孩子的学识与才能,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财富传承的目的。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很多名人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中一窥究竟。 比如黄磊的女儿多多,小小年纪多才多艺,在8岁的时候就开始翻译英文小说,曾给多部英文 动画电影配音,学习之余还要去参演话剧,去时装周走T台秀,可以想像,她的生活日常肯定 安排得满满当当,没有多少休息的机会。 孙莉在微博中也提到,自己经常因为弹琴的事和女儿生气。多多6岁开始学钢琴,从一开始的 兴趣使然,到后面日复一日反复练习的枯燥无味,这几乎是每个学习者的必经之路。多多也是 如此,她肯定也有过闹脾气、不愿学习的时候,但父母没办法代替孩子努力,只有更多地陪伴 和鼓励孩子,才能让她最终坚持下来。 出生在这些家庭的孩子,父母往往对他们的教育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追求。 有钱的教育是“拼爹” 不论是明星子女还是普通家庭,不难发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资本和教育出现了一种 “诡异”的平行传承的现象,即子女的教育程度越来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程度。 和中国一样,随着美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分化和普通大学毕业生的“贬值”,美国普通大学本科 教育质量被认为正在不断下降。而教育分化后最显著的结果,莫过于学生毕业后的社会地位, 因此越来越多的美国中上层家庭坚信,上学必须要上常春藤。 《纽约时报》在2016年的分析中列出,在最富有的四分之一美国家庭的子女中,24岁时拥有大 学学位的占82%,而在最穷困的四分之一的家庭里,这一比例只有8%,相差整整10倍。 显然,不论中外,这些精英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投入正与日俱增,他们在诟病中国“虎爸虎妈” 式教育的同时,大刀阔斧地让自己的孩子也走上了勤学苦读的道路。 在我们普通大众的思维中,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西方的孩子在学习上似乎是更轻松的。 《不平等的童年》一书的作者安妮特·拉鲁和她的研究团队,曾花费了将近10年的时间,前后 断断续续地采访了88个家庭,跟踪观察了12个不同阶层的美国家庭后发现:美国工人阶层及住 在贫困街区的孩子对待学习确实更轻松、也更“快乐”,他们的小孩放学后往往无所事事,要 么在家看电视或者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耍;而富有家庭的小孩,日程从早到晚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就连周末也极少有休息的时间。 美国中产阶层的小孩课外活动被被各种体育运动所占据 他们的父母希望借此培养小孩的意志力、领导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类似的对比还发生在英国,从BBC拍摄过的一部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划分》来看,越是出生 精英家庭的孩子,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越多,并且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高。 和公立学校的学生们相比,私立学校的孩子每天的学习任务要繁重得多。6点半起床,收拾好了 去上课,放学后还有做不完的习题和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安排。 而这种投入换来的结果就是,英国的伊顿公学等5所私立学校学生考上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人 数,相当于1800所公立学校考入这两所学校的学生人数总和。 当越来越多的人批判填鸭式的教育,主张减负减压的时候,西方社会的精英阶层却丝毫不敢放 松,他们用手里可动用的资源、财富建立起了高高的教育壁垒,一步步将他们精心打造的孩子 送到社会的上层。 而从这些学校走出来的孩子,在他们今后的人生里,担任了英国社会80%的要职。 由此,精英阶级形成了长久而坚固的内部循环。 精英阶层的家庭薪资待遇更高,也更重视子女的教育,孩子周末报个补习班都要花上几万块, 所以他们的孩子也更容易进入名校学习;而针对贫困家庭,他们可能连居住的地方都十分偏远, 除了手里的课本,他们见到的都是不一样的世界。而未来,社会资源分配和信息资源分配只会 越来越不合理。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不禁感叹,“寒门难出贵子”。 平民学子的出路在哪里? 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有人浮躁地盲目鼓吹读书无用论,很多人对毛坦厂中学走出来的学生口 出嘲讽之语。
图片来源自知乎评论截图 在当今社会,孩子们努力学习,家长们鼓励学习,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难道成了一种迂腐 和错误吗? 对于这些曾在毛坦厂中学挥洒汗水、如愿以偿走到大城市读书的农村孩子们来说,毛坦厂不是 大家口中丧心病狂的考试机器,而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契机,逼着自己在最好的年纪吃些读书的 苦,以便让自己有资本和其他人站在同一个舞台上,接受公平的审阅。
如果读书无用,何来这么多的“悔不当初”。 就像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上万人守着大客车,送孩子出发去参加高考。在这样的 一个人浪当中,寄托的是一个又一个非常普通甚至卑微的家庭梦想,还把梦想放在高考上,这是 好事儿,别破坏它。” 对于绝大数普通人来说,教育仍然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如果没有了高考这个相对公平公正的 考核方式,不同人所面临的教育机会和付出的教育成本是千差万别的。 詹峻杰在回顾自己的美国申请经历时发现,美国人在审核申请时,主要参考学生的社区劳动时间、 推荐人的社会和学术地位,最后再看成绩。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难道不是变相地用家庭的人际 关系和社会地位去衡量一个学生的价值吗? 如果这个社会一定需要经过某种规则,去决定谁掌握更多更有利的资源,那么你希望这个规则建 立在什么之上呢?私以为,比起建立在拼财产资本、拼社会地位之上,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拼努 力学习、拼智商天赋要更加有利。 “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恢复的不仅仅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更是多少代中国人的公平、尊 严和梦想。”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成就者永远是大多数。 高考不问出身,用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帮助很多家庭并不富裕的寒门子弟踏入了大学,走 向了社会。 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储殷说:“我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很穷很穷的山村,或者很好很好的 城市,他们坐在一个教室,住在一个寝室,甚至将来可能在一个单位工作,成为同事。你会时时 刻刻发现,阶层是在流动的。高考、分数是硬道理。很多人说高考有问题,是有很多问题,但你 知不知道,这里面有多么大的公平。” 尽管高考“一考定终身”仍存在某些缺陷,但对家庭环境、社会地位、城市资源等各方面都处于 明显劣势的学子们来说,高考仍然提供了一条最公平、最给人希望的道路,帮助他们实现了阶级 的跨越。 而大学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并不仅仅是一纸文凭。一个个挑灯夜战的夜晚、一道道反复练习的考 题带给他们的,是一个认识世界、提升眼界、重塑价值观的平台,是一个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 重要跨步。 2017年乌镇互联网大会的一张聚餐照片传遍网络,饭桌上聚集了十几位互联网大咖。一查教育 背景你就会发现,这些互联网大佬个个都是名校学霸,甚至有好几个都是高考状元。可以说,如 果他们当初没有认真学习,就不会有机会出席饭局,更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虽然名校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上了不一定就能找到好工作,走上人生巅峰。 但从大概率上来说,读书上名校接触更好的社会资源,会让你更大概率地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一个好的大学代表着更广阔的视野、更有效的人脉和更大的交际圈,这些外界因素都促使人想要 攀上更高的平台,也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更多的期待。 自古以来,没有学识、白手起家成就大事业的人寥寥无几。如果没有高考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在 自己的家乡,不曾走出去看看这世界;一生都找不到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在碌碌无为中度过。 不管你是否承认,教育带给我们的,远比想象中要多得多。 詹峻杰也提到了父亲的一位朋友,他只是个普通的出租车司机,但他的孩子对待学习异常努力刻苦, 最终考取了东京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也选择了自己创业,目前给他的父母一人买了一套房子, 把他父亲的出租车变成了大奔...... 虽然很多人认为文凭贬值了,但依靠它改变命运的人依旧不胜枚举。正如白岩松接受采访时所说 的那样,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嘛? 在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詹峻杰提到:“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志向和对读书人的要求就是忧国忧 民忧天下,这是一种很高的期待和由衷的尊重。我培养一个孩子,倘若他有朝一日榜上有名, 整个家族却是全世界的命运都随之改变了。中国人的人均GDP排在世界的第73位,但我国在教 育上的投入却是全世界第一,这证明中国人骨子里是相信教育的力量的。”正是这份对教育的信 仰。让我们能够笃定知识至上,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的不公平,但总有一些公平,值得我们有所期待,值得我们一生一次用力去拼。 来源:新西兰先驱报中文网 (责任编辑:新西兰特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