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纪录片摄制于1957年,由新中友协成员Rudall Hayward和他的毛利族妻子Ramai拍摄。摄制组见到毛泽东时,Ramai还将一件来自毛利国王的斗篷披在他身上。 新中友协副主席George Andrews说:“正好57年后,在中国的国庆活动上,我们发行这个重新制作的纪录片,这是对当年开创中新友谊的先驱们最好的纪念。” Andrews指出,上世纪五十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对中国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时,这部纪录片对当时的中国做了客观忠实的报道,片中包括正在建造中的武汉大桥等很多珍贵的历史画面。 他说:“在那个时代,这一切都是关于和平——这与贸易无关。成立新中友协就是为了援助中国、制止有关中国的谎言,并且为中国赢得支持。” 受新西兰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改革家路易‧艾黎的感召,新中友协成立于1952年。路易‧艾黎早在1927年就来到中国,十年后发起了“工和运动”。 由于新西兰政府不便与中国政府直接接触,1957年,新中友协会长Ron Mason应中方邀请,带领Hayward夫妇和另外两位摄制组成员来到中国,在广州、北京、上海和武汉近距离拍摄了百姓生活、学校、生产等大量素材。Andrews指出,他们制作的25分钟纪录片《走进红色中国》促成了日后中新邦交正常化。 在活动仪式上,中国驻奥克兰总领事牛清报引用中国俗语“喝水不忘挖井人”来感谢这些促进中新关系不断发展的先驱。 他指出,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并不是所谓“超级大国”。中国还面临著环境恶化、食品安全、社会公正等多方面的问题。对复杂的中国事务做客观公正的报道仍然非常重要。 新西兰外交与贸易部毛利政策司负责人Martin Wikaira也引用了一句毛利成语,“世上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人,还是人。”他说,57年前毛利国王送给毛泽东主席的斗篷是中新友谊的重要象征。 Ramai Hayward的侄女Diane Strong告诉本报记者,当年Ramai去中国时,她的朋友们都觉得那是个奇怪的地方。她回来后告诉朋友们,中国充满了希望,非常值得关注。“她去之前就想到从毛利国王那里要一件特别的礼物,与中国建立长久的文化关系,现在想来,是多么地有远见。” 参与重新制作这部纪录片的Peter Barrett介绍说,他们用了大约三个月把老纪录片转为数码格式,提高了声画质量,并且加上了历史学家Alistair Shaw和曾经担任驻华大使的John McKinnon(麦康年)的采访。最后还有一段2013年毛利国王的斗篷回到新西兰展出的介绍。 Wikaira还在仪式上说,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已经很高兴地得到消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接受他的邀请,将于今年11月G20会议时来访新西兰。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