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两期中,我们谈了第一个问题,即教育问题。在接下来的两期中,我们将讨论与本题目相关的第二个大问题——法律问题。 二、律法束缚中的个人,家庭与国家 如果说一个人的世界观的形成,首先依赖於生他或养他的家庭,这话一点没错。中国早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说;古罗马关於狼孩儿的故事,可以读到人如何能在动物的影响下改变习性,生动地说明了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对他後天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而人类在研究生物现象中发现的具有重要价值的“细胞质遗传”理论,更是从理论上揭示了环境对基因乃至整个个体发育的影响。 如果说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那麽一个社会的进步,首先是一个家庭的进步,而组成家庭的是人,所以,只有每一个人的进步才能反映出整个社会的进步。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讲的是育人不易。在一个家庭中,做父母的怎样教育子女并让他们长大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在做父母的读者中不用说也是不争的事实。 正因为它的不简单,所以,在一个进步的国家,才伴以国家法律对家庭事务的束缚。一个国家内部制定的每一条法律,不是针对空泛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概念,而是针对人,即每一个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人。比如,税法,你或你的工司应该交多少税;饮酒法,你到多少岁才能饮酒或买酒;婚姻法,你必须到了什麽年龄才能结婚,或你怎样才能完成离婚程序;交通法,你怎样开车才不违法;选举法,你具有怎样的资格才能参加选举或被选举,等等。 法律的制定与实施,可能在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但目的都是维持社会的安定,并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新西兰是一个很年轻的国家,只有不到170年的历史,在法律上谈不上对人类社会有多大的贡献,即不像主宰西方的最早的具有4000年历史的《汉谟拉比法典》,使古巴比伦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也不像2500年前中国第一部《法经》的问世,使魏国成为当时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但新西兰政府具有不断吸取别国优秀法规用以完善自己的优点,新西兰的国民也普遍具有较强(注意:是“较强”,不是“很强”)的守法意识,加之新西兰的国民大多数是来自《汉谟拉比法典》诞生地的後裔,从小就耳熏目染地知道应该遵法守法。可以说,在新西兰,守法意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不是一代两代人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很多年代的培养和意识传承,换句话说,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在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影响下。 新西兰有许多法律的最後敲定都是具有极大反覆性的,比如饮酒的年龄从18到20,从20到18,反反覆覆,不断地改变;同性恋的合法性也是反反覆覆,一路坎坷。但另外一条关於家庭方面的法律的引用和强制实施是没有疑问的,那就是《罪法修正案第59条(The amendment of Section 59 of the Crimes Act)》,即所谓的《掌掴法》。那是2009年年底开始实施的,尽管有87.4%以上的家长反对。 《掌掴法》的重要性在哪里?很显然,在新的法律条文生效以後,打(体罚)孩子将被视为犯罪行为并受到惩罚。家长不打孩子,使孩子在一个充满和平和关爱的环境中长大,这无疑对孩子,对家庭,乃至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积极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体罚儿童不仅会伤害他们的身体,而且会影响他们的大脑和心理发育,导致不健全的智力发育并缺乏自我尊重感,低下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增强的犯罪意识和反社会行为意识,好斗或懈怠,陷害,凌辱和虐待他人,等等。这就是为什麽在一个法律不健全的国家,人们的道德水准低下,人与人之间缺乏诚信的家庭原因所在。 新西兰政府对《罪法修正案》的修改实际上是为创建一个和平家庭而提供的规范,尽管是不顾多数人的反对,具有强制性,但这种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的规范,确实是促使人类社会进步的有效机制。或许这件事情一时半会儿,三年五年,十年八年都见不到成效,但瑞典的例子告诉人们,在一代人过去之後,整个社会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1979年开始,瑞典的法律就规定学校禁止体罚学生,父母打孩子也会受到处罚,当时赞同者虽然不到一半(很像新西兰的2009年投票结果),而现在已超过90%。自那以後至今的30余年中,在该法律保护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瑞典人从来不打孩子,这已经不是因为法律的束缚,而是成为一种习惯,和平解决冲突也已经成为他们的本能,所以那里的人们都生活得很自然,很诚实,很明朗。 这个例子说明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的提高,这种提高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这种形成又是与人们生活的那个国家的律法息息相关的。所以,在这条法律的保护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新西兰在不远的将来,也就是三十年以後,其社会发展将步入瑞典模式,即一种比现实更加完美的社会形态,人的素质将比现在会有更大的提升。这是从理论上讲。但从现实上来看,我们必须将其他诸如移民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一并加以考量。因为,毕竟新西兰与瑞典的不同在於它是一个移民国家,而且有着数量不菲的土着居民。这又是以後章节要讨论的问题,所以在此恕不赘述。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