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意探讨「成功学」,它容易流于伪科学的论述,这里所谓的「成功」泛指「成就某一件事情」。关于本文的标题,您可以从经商、家庭、为人处事、学术研究,甚至扩大到人生经营、国家治理的领域来讨论,我在这里只想藉著几个故事关注孩子在教育、教养方面的成功之路。 每一个孩子各有适合自己的路 有个家长告诉我,朋友的孩子从国内来留学,在Auckland Grammar School〈AGS〉念了半年,然后转到另一所著名的私立学校挣扎不到一年就回国去了,令人担心的是,这孩子回去后将面临著一段重建信心的心理疗癒之路。另一个原来预备放弃并回国的小留学生,最后一试选择了转学到OnehungaHighSchool,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奥克兰大学的工程专业。 不久前儿子遇见了几年未见的AGS老同学,这位同学高中一毕业就前往澳洲就读医学系,前两年为忧郁症所苦,不得不放弃学医而离校就业。目前他在Sydney的一家电脑公司担任编程〈Coding,又称为「程式设计」〉工程师,这是他在中学时就热中的爱好,儿子很高兴看到老同学从人生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虽然他只拥有一个「大学肄业」的学历。 我是四个孩子的父亲,年轻时和内人初为人父人母,也沉浸在家庭的喜乐当中,前面两个女儿确实享受到我们较多的直接关爱;想起当年在台湾接送女儿学钢琴的日子,那是一段亲子互动的美好回忆。大女儿12岁的时候,老三老四双胞胎儿子来报到,当时的经济能力已经允许我们请孩子们的大阿姨长住在家里,和先前比较,我和内人则更多地忙于工作。曾经有家长问我:「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您将如何陪著孩子长大?」很惭愧!我只能回覆,父母的角色是无可替代的。 为了保住移民身分,我在1998年只身前来纽西兰定居。2004年两个儿子从台湾的小学毕业,来到奥克兰入读Ponsonby Intermediate School的7年级下半年,之前的6年,对他们来说,我是一个「缺席的父亲」。一年半之后入读Onehunga High School〈OHS〉,11年级开学时转到AGS,依成绩评估编入E班,13年级结束时从A班毕业。我曾经问他们,如果9年级时按学区直接入读AGS,结果将如何?沉思了一下,儿子回答:「那可能就毁了。」我的观察是,他们在OHS时建立了信心、受到了赏识,因而强化了学习的动机和企图心;转到AGS,他们努力要保持曾经拥有的优势。 目前两个儿子一在雪梨大学念兽医、一在昆士兰大学读医。大一升大二时申请奥大医学系在面试之后双双失利,凭著中学时A-Level数理化三科全部A﹡的成绩,我建议他们考虑一下转读工程专业的可能性,两兄弟断然拒绝了,大儿子决定走他从小就向往的兽医之路,小儿子还是梦想著当外科医生。 无法全家一起移民,这个过程对于孩子的成长、学习或多或少造成了一些波折。即使是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下长大,双胞胎兄弟都存在著差异,也见证了「每一个孩子各有适合自己的路」。 从「美国大学申请」看待「成功」 经常和家长朋友们谈论孩子的教育,大部分家长总是优先关注学业问题,这让我想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ames Heckman的看法:「过去数十年来,关于儿童发展的传统观念走错了路,我们在孩童身上一直关注的其实是错误的技能〈认知能力〉,我们也一直使用错误的方式培养、传授这些技能。」讲白了,很多父母过度重视考试分数,忽略了影响孩子未来发展的是越来越关键的「非认知技能」。James Heckman组织庞大的研究团队探讨「成功」是怎么回事,他确认了「成绩」不等于「人生」。 《纽约时报杂志》的资深记者Paul Tough写了一本《孩子如何成功〈How Children Succeed〉》,指出「非认知技能」中最重要的是人格特质,Paul Tough认为可以成就未来的七种人格特质是毅力、自我控制、热忱、社会智能、感激、乐观、好奇心。 「美国大学申请」演变到今天,已经成为审查申请人「认知能力」和「非认知技能」的过程,学科成绩和SAT、ACT等考试成绩,经由培训和努力学习,确实具有相当高的可复制性。遗憾的是,藉由申请Essay、问题回答、课外活动表现、推荐信等等所要展现的「非认知技能」,有些家长或学生竟然误以为「非认知技能」是可以复制的。在中国,这样的错误认知形成市场需求,造就了许多擅长于包装、造假的「升学顾问」和「留学仲介」。美国大学的招生办公室绝非省油的灯,招生官们的鹰眼看出了事有蹊蹺,导致2016年中国地区的美国大学高端申请创下了有史以来最黯淡的榜单,这是对迷信「成功可以复制」者的当头棒喝。 很多家长或孩子认为,找一位常春藤等顶尖大学名校的学生、毕业生协助申请,一定可以梦想成真,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多年来我接触过许多美国大学申请者,参加过50多场美国顶尖大学招生办公室的说明会,向招生官们做过许多提问,比对研究过无数申请成功和失败的案例。经由有申请经验者指导,确实比自己摸索来得省心,问题是,如何才能找到一位最给力的顾问? 许多美国的菁英中学组建了自己学校的「升学顾问团队」,它们经常向大学的招生办公室挖角。美国大学的招生官,有些几乎一辈子待在那个位置,有些则按照自己的生涯规划走。美国资深权威的独立升学顾问,其养成三步曲通常如下:名校毕业、留校担任招生官、菁英中学升学顾问、离开中学担任独立顾问,这样的历练和角色互换成就了她〈他〉们的专业权威和辅导精准度。可贵的是,大部分美国的升学顾问谨守分际,她〈他〉们痛恨造假,只是尽量让学生把自己的亮点和优异潜质突显出来,很多这样的顾问以学生「生命的导师」自居。 在美国,「大学本科申请」已经成为中学教育的一环,它也是学生认识自己、检视自己、提升自己的一个过程。一位美国升学顾问语重心长地表示,学生自己走完了申请过程,所获得的成长和领悟就意味著一种「成功」,即使被名校录取了,也不能代表人生的成功,如果此刻是人生最辉煌的一刻,那表示失败就在后头。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某一个人的成功之路,并非每一个人的成功之路。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