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倪董谋(Tom Nicholls)时,他的中文老师沈德思(Robert Sanders)也恰好赶到。 虽然这位奥克兰大学中文系的高级讲师来自北美,自称美国和加拿大人,但他举手投足间充满了东方的儒雅气质。 1970年代初,沈德思还在大学时就开始学中文,1993年来到新西兰,1999年到日本东北大学教书,5年后,又带著日本太太再次来到新西兰。 他说,过去这些年来教过无数学中文的学生,Tom是非常有天才的一个。 最初时,学生的目的多为学习中国文化,那时中国还刚刚开放,经济地位并不突出。 而现在,学生们的目的已经多元化,他称之为“中国梦”——有想了解中国文化的,也有想多交朋友的,更有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感兴趣的。 沈老师说,早年中文的教学方法很死板,念课文,查字典。而现在,他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下预习,上课时就可以示范。 他认为自己还是个“观念保守”的老师,因为他总认为语法很重要,如果语法没掌握,即使会一大堆词汇,还是不知道怎么用。 他特别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对中文的热情,活学活用。学了一个句式,马上就要想著怎么用到别的场合。 当问到孔子学院开发的中文教材时,沈老师说,这些教材大多假设学生在中国学习,不太适合海外学生。在新西兰,一下了课,学生们又回到英语环境,所以他们在开发自己的教材。 他和同事们已经设计了大学一年级的课本,现在正著手做二年级的内容。由于大多数学生的中文是零基础,他们从日常生活入手,有了一定基础再开始介绍中国。到了三年级,也就是新西兰大学里的最后一年,学生们开始看原汁原味的中文材料。 孔子学院也提供汉语助教,每两周组织一次文化活动,让学生们了解更多与中国有关的事情。 奥大孔子学院的院长姚载瑜说,在大学三年本科里,每年四个学期,每个学期12周,要让中文零基础的学生迅速提高,他们一直在摸索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次Tom获奖归来,想请他跟学弟学妹们讲讲经验。 “在所有这些学生中,只有他每次见到我都坚持用中文。”姚院长说。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