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邻居在一年前以不到一百万买到一位医生的房子,好高兴。当时的屋主是医生,原开价一百三十万,里外装修非常漂亮,又有海景,但可能是因为水泥板(plaster)做外墙,因此乏人问津。最近它对面一间很残破的木头房却以一百二十一万之高价卖出。二者之间简直是天壤之别。 其实在华人社区有很多的误导,仲介或律师也不懂工程,以为水泥板或纤维板做的就会有漏水之虞?水泥板变成了代罪羔羊。其实真正的元兇是板下的木头。其理由是1991年的建筑法,至1994年才正式实施,其中并无规定必须要用处理过的木头做结构樑,因此从1995起至2005年间造的房子,都有此隐患,和是否用水泥板应是无关。在这十年间,建商为节省成本使用未经处理过的木头(以本地出的幅射松为主),若有漏水或潮气,木头可能腐烂,生虫等,对房子的结构安全构成危险。 另一原因是纽西兰建筑业的学徒制断层了,使工人的技术出现问题。因此出现了整批漏水屋的情形,而这些漏水屋又都是用水泥板,于是水泥板就变成了代罪羔羊。这好像以前我们住台北时传造房顶楼户大多有漏水的经验,因此就可归纳出砖造水泥房会漏水的荒谬结果。 一般法院判市政府要付担三分之一的修理费,给政府沉重负担。这也是地税大增。(政府也学怕了,以后检查工作儘量让民间来做,以规避责任。)有位华人朋友花了十万律师费获赔三十万。 所以2003年底出版了NZS 3602:2003 Timberand Woodbased Products for Use in Building,规定必须要使用处理过的幅射松做外板之樑结构。 再加上2004的建筑法出来修正此币端,规定必须要用处理过的木头,且屋顶要有十五度以上的角度,以便快速排水,且要有通风的空隙等。 有听众说有人花了十几万要换掉水泥外板,却发现里面一点湿都没有,只有欲哭无泪。(其实花五百元找专业的工程师做含湿度的检测报告就可。)照理说水泥板一大块,因此接缝要比砖块少很多,漏水机会少得多,就好像造大锅炉或船体外壳用大片钢板要比用许多如砖头大的钢片要安全的多。但也因为是一大块,热胀冷缩是比较有可能造成裂痕,所以选择接缝间的弹性黏合胶就很重要。 希望本文有助于止住华人社区的以讹传讹。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