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游子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游子收 听说本市某法式餐厅荣获世界排名第四。此事引出本期「三人行」饮食主题。对于饮食,我一向并不讲究。「世界排名第四」大概也吸引不到自己特别响望。 然而因为它获奖就引发人们「趋之若鶩」,也是正常现象。毕竟,能够在全世界众多餐馆脱颖而出,而且排名第四,必定有它的特点、优点、优势。若有机会,我一定会相约三五好友,一起去就餐相聚。见识见识「世界排名第四」。 「趋之若鶩」也不一定完全适合自己。记得年前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众人对他的作品「趋之若鶩」。我也曾「趋之」一番,在第一时间买了两本莫言先生的作品。然而读完第一本之后,竟然没有再读第二本。何也?并非因为莫言先生的作品不够好,而是觉得:第一,比他更好的作品还有很多;第二,我并非太喜欢他作品里面刻划的人物。这个「第二」,大概与自己的「心境」有关吧。 记得几年前本市中区有一间咖啡馆的意大利咖啡赢得「奥克兰市排名第一」,本市媒体传播一时。经女儿热心推荐,我和太太因此曾去光顾了两三次,也觉得味道平平。而且也嫌那咖啡馆地点普通,周围环境噪杂,装置也平平,觉得没有意境(或者说缺失情调),以后竟没有再去光顾。 喝咖啡是我自小养成的爱好。我欣赏「喝咖啡」,特别是在奥克兰。「欣赏喝咖啡」不同于「品咖啡」。它们是隶属不同种的境界。后者欣赏的对象,是杯子里面的咖啡;我的「欣赏喝咖啡」,除了面前那杯香浓可口的咖啡,还包括了杯子之外的环境。而且,单单是「环境」还不够,还必须有好的「心境」。 就餐也是一样。也要讲究心境;至少我个人是如此。自己不是「食家」,对菜式、酒类、餐品,一概没有研究。我女儿常常笑话我说「老爸什么都觉得好吃」。女儿说的没有错。对「吃」而言,我确实如此。然而「就餐」「聚餐」就不同。我以为,「就餐」「聚餐」讲究心境。 一般来说,我比较喜欢中餐食品。除了菜式口味适合自己之外,热热闹闹的环境,有时候也许是一种享受。当然,那热闹必须是适中,空间也要相对雅致才行。更重要是一齐就餐的朋友是否投缘。往往遇到不投缘者,或者是那种「话不投机半句多」的餐友,就算菜式再好,你也会吃得索然无味。相反,有时菜式平平,然而相聚的朋友投缘,席间「酒逢知己千杯少」,你也会吃得很有味,心情舒畅。此所谓「心境决定论」云云。 不过,奉劝大家千万莫食得「索然无味」;即便对席上菜饶「无味」,也不可以对席间的宾客或朋友「索然」。岂不道世上万般样的人,每个人特别是一些名人志士,他们都俱备自己的优点,特色,都值得你观察,或「欣赏」。我有幸同桌「欣赏」过的名人志士不多,其中大画家范曾,以及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嵐清两位,值得一提。前者才高傲气也高。是宋代大文豪范仲俺先生后代。我在母校曾与他共同进餐三两次。印象中范先生独缺少范仲俺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可惜了。李嵐清也出自苏杭名门世家,我是与自己南开大学一位学长,共同邀请李副总理,小范围聚餐的。李嵐清先生知识渊博,音乐方面的修养很高,席间与我谈笑甚欢。可惜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似乎不太有兴趣,不然的话我会更怀念他,然而与他那次交谈也有「胜读万卷书」之感。 昨天我们在「微信群」确定写餐饮时,Maggie肯定说:「Wow,期待好介绍。」永杰兄已经率先介绍了Rotorua的两家美食。我非「美食家」,在此勉为其难,也介绍两家奥克兰北边Matakana小镇两家我和太太必较心仪的西餐馆:一家就在北边Matakana小镇电影楼下、临「雅芳河」畔(註:雅芳河是游子为它起名的,因为河边景色雅致,竹香、花香芬芳而名之)的西餐馆。那里的牛排餐和「咖哩羊肉餐」(完全西化的咖哩)很不错。最好是挑选临「雅芳河」的餐桌,清风,蓝天,绿水,加上亲人陪伴,心境一定大好。另一间是离市镇数公里的大路边,一间白色的大型农庄建筑立于葡萄园中,境界美丽而高雅。餐厅节假日期间还常有乡村歌手为你弹唱乡村音乐、歌曲。它的英式烤牛肉餐和意大利芝士饭餐,还有当地产的葡萄酒,也很不错。酒香、肉香、葡萄香,加上蓝天、白云、清风,心境一定那么好。 美哉新西兰!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