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育儿理论都强调完整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这些观念听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从养育下一代的角度来看,一个父母双全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确实相当重要,孩子需要母亲的阴柔关怀,同时也需要父亲的阳刚影响。 纵观我国古代的四大贤母,即孟母、岳母、欧阳修母和陶母,这里除了岳母是在岳飞十九岁时丧夫,其他三大贤母均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丧夫,也就是说孟子、欧阳修和陶侃几乎是在单亲家庭长大成人的,从这些古代先贤的品德、修养、能力以及对当时的国家、乃至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贡献来看,这几个母亲对下一代的教育可以说已经很成功了。 她们的这些成功,是我们将孩子送入清华和哈佛所不能相提并论的,孩子进名校其实离人生的成功相距甚远。 为什么单亲母亲能将孩子培养的这么成功?为什么缺少父爱的孩子能够成为影响中华文化的先贤?按照我们的现代育儿理论,没有父亲的影响(特别是男孩),孩子长大后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在女人堆里长大的男孩还会出现女性化的现象。 还有,现任的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在其7岁的时候,父亲离世,理论上讲父亲在孩子这个年龄离世对孩子后来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但是,为什么人家总理都做到第二届了?这些都是偶然现象吗?我不相信。是他们的母亲很伟大吗?这一点我相信,但是,孩子毕竟在没有父亲的环境下长大的,这一点与通过许多研究证实的现代教育理论相矛盾,这里一定有一个什么共同的原因,将孩子在幼年丧父这个坏事变成了“好事”。我个人孤陋寡闻,单身母亲将孩子培养成栋樑之材的例子应该还有许多。 单亲家庭(在没有老人参与的情况下),几乎是单亲(主要是单亲妈妈)自行决定抚养孩子的方式,这样几乎不会与自己的配偶因养育子女的方法不同而发生衝突,这种模式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效率较高。 德雷克斯曾说过一句话:“当父亲失去了对母亲的控制权时,父母双方也就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权。”他这句话其实就是讲:当母亲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听(父亲)话的榜样时,孩子就会变得谁的话都不听了。在过去“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的日子里,其实从教育下一代的这个角度,是有一定益处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该听谁的。有些“民主”的家庭,夫妻之间是通过吵架来决定孰是孰非的,这种方式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也决定不下来,孩子最后不知听谁的。我们当父母不是要想方设法如何控制孩子,但是孩子也应该在一种父母最终达成一致的教养方式中成长,这里所说的一致不是指父母之间没有任何分歧,不同的个体之间不可能没有分歧,有分歧不怕,关键是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最终达成共识,但是这种共识对于有些父母双全的家庭似乎很难达成,特别是再加上隔辈人参与其中,养育孩子的问题就变的越发复杂。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有意思,就像我们的先贤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单亲家庭有单亲家庭养育孩子的优势,双亲家庭同样有其劣势,真是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单亲家庭在具备意见统一的优势同时,还应注意养育方法,这样在培养孩子的路上才能做到扬长避短。 如果你是双亲家庭,请在这方面向单亲家庭学习,我不是让天下的父母为了教育孩子都离婚,这里只是想说:为了孩子,请我们的养育者,在养育下一代的问题上保持一致。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