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近日复旦大学医科研究生黄洋被室友投毒致死事件为导火索,19年前的清华大学才女朱令离奇铊中毒致100%伤残一案也再掀巨浪。而因朱令案的唯一嫌疑人、朱令的室友孙维很有可能已成为美国公民,短短4天内逾12万人在白宫网站联署请愿调查并驱逐孙维,不少网民调侃白宫俨然成了中国的“信访办”。 连署人数超22万 朱令亲友不支持 5月3日,一位缩写为Y.Z.,居住在佛罗里达迈阿密的华人在这个页面发起了白宫请愿。这份请愿书的标题为调查和驱逐孙维(Jasmine Sun),不少人认为她是中国着名铊中毒谋杀案(受害人朱令)的主要嫌疑人。 请愿书写道,1995年清华大学学生朱令被发现两次被人故意以致命化学物铊下毒,导致其永久性瘫痪。“有迹象表明,她的室友孙,有接触到这一致命化学物的途径和动机。1997年,孙维作为嫌疑人接受了警方的调查。但是有消息来源称,由於孙家拥有强大的政治关系导致这一案件神秘结案;另有消息来源称,孙更改了她的名字,通过虚假婚姻进入美国。”请愿书最後写道:“为了保护我们公民的安全,我们请愿政府对她进行调查,并驱逐她。” 在5月6日超过10万签名数之後,请愿人数还在持续增长,目前已经有超过22多万人支持这一请愿。 按照白宫创建“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请愿网站的规则,对於在30天内超过10万人签名的请愿,白宫需要做出回应。 只是在朱令亲友看来,白宫请愿并非寻求正义的合适方式。朱令父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於他们不上网,之前不知道有所谓“白宫请愿”一事,如今的态度是既不参加也不支持。帮助朱令基金会也在一份声明中回应说:“关於白宫请愿,首先,这个请愿书相当草率,文法、基本事实谬误不少,诉求也不成立;其次,国外政治力量的介入恐怕只会阻碍朱令事件的解决。” 驱逐的可能性 “如果一项请愿得到足够多的签名,白宫职员将进行审阅,保证将其送到合适的政策专家手里,然後发表官方回应。”白宫请愿网站的说明显示。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美国律师对记者表示,美国司法遵从无罪推定原则,在法院没有判定之前,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司法系统都不可能将嫌疑人驱逐出境。 “由於这个刑事案件发生在中国,美国也没有辖权。”上述律师表示,因此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美国法院也不会参与其中。至於请愿书中驱逐嫌疑人的诉求,如果嫌疑人已经移居美国,这一决定应该由美国移民局做出。“这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但从法律的角度上很难站住脚。” 虽然签名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起美国政府的注意,寄望美国政府在适当的时间发表意见。“美国政府有可能这麽做,但它也没有这样的义务。”上述律师说。彭博社发表的一篇专栏也称,白宫回应可能是外交性的,不承担义务。 虽然最终结果仍未知,但白宫请愿书已经使得朱令案受到了更多外国媒体的关注。美国《新共和》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20年陈案正在引爆中国社交媒体》的文章。在提到嫌疑人孙维时,作者埃米丽·帕克写道,多年来,很多网民推测朱令的室友孙维因为其家庭关系而免受起诉。据称,孙维是朱令身边唯一能够接触到铊的人(孙维否认这一点。)网络论坛充斥着各种流言、罪行指控,甚至发起人肉追捕孙维的帖子。 作为本案的焦点人物,孙维据称在案发多年後改名孙释颜,移居美国。关於孙维是否已经移居美国,目前并无确证。孙维本人最近一次公开发言是在2013年4月,她在天涯社区发帖称“我恨,事情没有发生在今天,埋没了真相。我比任何人都想将真凶绳之以法”,她还用“去醉吟高卧,独唱何须和,笑骂由人”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此前,孙维曾用同一账号在2005年和2006年两次在天涯社区发表声明,否认自己对朱令下毒。当时孙维也回应了她的爷爷为她向国家领导人求情的传言,称1997年她爷爷已过世。 公开报道显示,孙维的祖父是孙越崎,曾任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堂伯父是孙孚凌,曾任北京市副市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 朱令案考验中国司法尊严 不少网民表示,如果孙维真的无辜,只有重启朱令案调查才能还她清白。也有人直言,希望通过这一请愿向中国当局施加压力,重启朱令案的调查。 中共党媒《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5月7日指称,白宫网站上请愿信的超10万人签名是这个时期的特殊错乱,白宫做不了中国的“洋信访办”,它会很快被“压垮”。文章落笔说,“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尴尬用不着遮掩,我们确有自己的问题,我们尽最大努力解决它们就是了”。而党媒的此番言论又旋即引发网民的嘲讽,不少网络留言痛批《环球时报》不知羞耻,直斥“洋信访办”被“压垮”的说法太雷人。 作为朱令案的唯一嫌疑人,孙维据称已嫁给一名美国人,持有美国绿卡。因此,白宫能否按照承诺答覆以及如何答覆有关调查与驱逐孙维的请愿,着实牵扯到中美两国更深层次的司法与外交问题。而对於中国而言,正如舆论所说,沉寂已久的案件,并不是因为真相大白再被关注,而是因另一起惊世骇俗的大学生投毒案而被牵出,这无疑是对司法机构无能的一种讽刺。加之力求帮助朱令的网民们左冲右突,在迟迟见不到司法公正得到伸张後,愤而赴白宫网站请愿,将一件中国国内的“小事”升级为牵动中美舆情的“国际事件”,更使朱令一案成为考验中国司法公正与尊严的小而现实的案例。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