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亲在医院的加护病房,我在隔邻的家属休息室住了两个多星期,每天两次进出病房探视,经常与医生、护理师讨论病情进展,心情也随着「生命监视器」萤光幕上的各种曲线、数据而起伏。看到医护人员细心、耐心地照护重症病患,我心存感激和敬佩。活着是奢侈!这是我对生命的最新感悟。 台湾一位年轻的外科医生决定弃外科转做医学美容,最近他的老师又因为医疗纠纷被告上了法庭,身为学生的他在脸书上发表《老师!您还在岗位上啊?学生先走一步了!》一文。因为医病之间的信任关系恶化、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的改变,全台湾四万多名医师,可能有四分之一「即将」或「已经」走上了医学美容一途,传统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四大科将陷入「四大皆空」的窘境。向来以医学水准先进、就医方便性高、全民健保令人称羡的台湾医学界正面临着多事之秋。 每天,医院的各科医师都会来急诊室「捡」病人移转到普通病房。没人捡的、又不符合留在急诊室的病人怎麽办?在台大医院,这些病人由医护人员口中的「7D病房」捡走了,这个病房还刻意增加了资深的主治医师值班,以确保难治的病人也有高品质的医护。这又是一则多麽令人感到温馨的新闻!感动之余,我谨此改写旧作《医学人生,让生命之爱永不止息!》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传说中,医神亚斯克拉皮欧(Asclepius)诞生於爱琴海东南一隅的科斯岛(Kos Island)。西元前460年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斯(Hippocrates)在这个岛上出生、成长,并成立了一所医学学校,他个人的道德自律准则变成了该校的校训,载之於《希波克拉底斯誓词》中,这是现代版医学生誓词的起源。 科斯岛海岸有一棵巨大的法国梧桐树,传说中,希波克拉底斯曾在这棵树下指导学生。因此,早年希腊立志从医的年轻人都要在这棵树下以《希波克拉底斯誓词》宣誓。事实上,这棵法国梧桐树的树龄仅五百多年。旅人中的医学工作者常常刻意到此景仰这个「活着的历史文物」。 如果虚幻的传说能延续哲人先贤的理想和大爱,仍不失为人间美事一桩。全世界大多数医学院为了加强医学生的学习态度、专业精神和医学伦理观念,在新生入学时即举行庄严的「白袍典礼」。仪式中首先邀请资深教授演讲,接着全体新生起立宣读「医学生誓词」并签名,最後由医学院院长协助穿上白袍,正式进入医学的殿堂。 目前各医学院使用的医学生誓词,采用了适合当今情况的文字和内容,以取代《希波克拉底斯誓词》,其基本内涵是相同的。下面是常用的版本之一:「今我进入医业,立誓献身人道服务;我感激尊敬恩师,如同对待父母;并本着良心与尊严行医;病患的健康生命是我首要顾念;我必严守病患寄托予我的秘密;我必尽力维护医界名誉及高尚传统;我以同事为兄弟;我对病患负责,不因任何宗教、国籍、种族、政治或地位不同而有所差别;生命从受胎时起,即为至高无上的尊严;即使面临威胁,我的医学知识也不与人道相违。我兹郑重地、自主地以我的人格宣誓以上的誓言。」 如同《希波克拉底斯誓词》一样,这一份朴实、洗炼、层次分明的誓词揭示了五项医者的职业道德和认知:一、对知识传授者怀感恩之心;二、竭尽自己之所能服务病患;三、绝不利用职务之便利做缺德或违法之事;四、严守患者之秘密,尊重个人隐私;五、生命自始至终拥有至高无上的尊严。 人道主义者史怀哲(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博士的故事感动、鼓舞了很多的追随者。身为牧师之子,史怀哲从小就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小时候目睹一些小孩生活在穷困的环境里,他深感同情与不安。和不同环境的孩子们一起上学对他颇有启发,使他後来能不抱偏见地和各种不同的人交往、做朋友。年幼时他曾经看过一个非洲人的人头雕像,史怀哲回忆道:「他脸上那忧伤而若有所思的神情,好像在对我诉说着黑暗大陆的悲痛」。 1905年,三十岁的史怀哲已经是欧洲闻名的哲学家、神学家,也是一位琴艺非凡的管风琴演奏家。凭着演说、演奏和着作的收入,他可以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但是,为了实践生命之爱,他进入史特拉斯堡大学学医,八年後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旋即与新婚妻子海伦转往非洲的兰巴伦行医,达半个世纪之久,後以90岁高龄病逝於非洲。史怀哲的义行和高贵情操,使他赢得了「非洲的救星」美誉,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殊荣更是受之无愧。 盼望立志学医的有为年轻人能以史怀哲为典范!这世界也许不缺医生,但需要更多的史怀哲。从医神、希波克拉底斯、史怀哲到未来的史怀哲,生命之爱,将永不止息!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