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新西兰的纽澳军团纪念日。是纪念1915年的4月25日,在加里波利之战牺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团(简称澳纽军团)将士的日子。澳新军团日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现均被定为公众假日。而通常公共节日各大商店都有打折促销,为了这个我开车出门。也许大家跟我的想法一样,路上的车辆比平时多,特别集中在去购物中心的路上。 我跟着车流缓缓前行,突然路边的一辆自行车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一辆特别的自行车,三轮,车链被立着装在了车的头部,车链的顶端是对称的手摇柄(代替踏板)。一位腿不方便的中年男人坐在车上,正用手奋力地摇着手柄,自行车随着他的摇动前行。这辆特殊的自行车是为这位朋友而设计的吧?新西兰的残障人士受到政府的特殊照顾,会尽一切办法来帮助他们自行、自立、自强。这位朋友今天摇着自行车去购物中心也许与我一样要去选购几件打折商品。有了适合他的交通工具,不需要靠别人的帮助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这种精神就是自立。用自行去完成自立,这位残疾朋友靠的是特殊的自行车。 自行车的英文是bicycle,这是一个符合词bi+cycle,cycle(循环),加上一个前缀bi(两)就是两个轮子循环。将这个词翻译成中文的这个人很聪明,既不是音译,也不是意译,而是根据这个物件的实际功用来翻译的。“自行车”“脚踏车”都一目了然地表达了bicycle的直接用处,比根据字面意思的双轮循环清楚多了。 於是我想到了欧洲人设计的第一辆自行车会是什麽样子呢?回家一百度,还果真给“度”了出来。这就是网络时代的优越性,古有“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而今我发明一句“只要肯百度,人人秀才做”。我在新西兰用百度,也算是使用“国货”,咱也为国货出了点绵薄之力。 百度上是这麽说的: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用料是木材,於1819年在法国制成,它没有中轴和脚蹬,骑车人和行走一样,借助脚蹬地的反作用力,使车轮向前滚动。1869年,法国人玛金在前轮上加了脚蹬,骑起来省力气,速度也加快了。到1890年,英国一个医生把实心轮胎改为充气轮胎,减少了与地面的摩擦力,又一次提高了速度。 二个世纪以前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自行车”大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且造价低,人人用得起;且环保,不排废气。70-80年代中国成了世界第一大自行车王国,早晚高峰时间的自行车流蔚为壮观,让第一次到中国的老布什叹为观止,布什夫妻也跟风各买一辆,在长安街头拍照为证。今天看到的特殊的自行车是不是世界第一辆?我不知道,我感兴趣的是这位行动不便的男士借助於这台车自行着去了商场,自行对於他来说是最重要的事。 由这位残障人士的“自行”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我母亲虽然高龄85,但耳不聋、眼不花,体内没病,四肢自如,但唯一的缺陷就是不能自行。前几天成都的一位老友邀请她前去小聚,母亲也动了心思,因为不能“自行”而一筹莫展,烦上心头。其实我并不认为母亲不能“自行”,老家有人送上火车,成都有人去车站相迎,她唯一要处理的是在车厢里的吃喝与方便,最多有进出车站时的不方便。在行李不多的情况下,车上找个人帮忙或自己多问几个人这些问题全能解决。 可是我的兄弟们不放心,怕老人在这期间出错,母亲自己不敢,怕自己不行。这两怕就就生生地将老人捆住了,看来成都之行是去不成。不能成行的母亲十二分地不快活,整日里唉声叹气。哎哟,妈妈,您这是何苦来着呢?兄弟们的好心是画地为牢,您对自己没信心是作茧自缚,这一牢一茧困住的却是您。在您的身被捆住的同时您的心也被捆住了,您为什麽要违心地接受呢?您接受後又不愉快,我看着都替您难受。 那位腿不方便的人尚且要借助特殊的自行车来实现自行,您腿脚齐全为什麽会被捆住呢?其实被捆住的不是您的手脚,也不是上下车的不便,被捆住的是您自认为自己什麽都不行,什麽都需要别人帮助的依赖思想。心理学里有一种暗示效果,就是人容易接受自己或外接的暗示,一个不原本不可能的结果会按照暗示的方式去发生。举个例子就是赵本山的成名之作“卖拐”。一个原本正常行走的人经过别人的暗示的忽悠变成了需要拐杖帮助的人。赵本山的小品展示的是放大了的心理效应,捆住母亲的也是认为自己不能“自行”的心理效应。 在这个世界上最靠得住的人不是配偶、不是儿女,最靠得住的人是“我”,我自己。只有将自己解放出来,在不依靠任何人的情况下能获得快乐,这份快乐才是有源的活水,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尽量地保持“自行”,尽可能长地保持“自行”显得非常地重要。 看到车外的顽强地欢快前行的“自行车”,想起万里之外甘愿放弃“自行”的母亲的烦恼,除了将这些感想挥手成文之外,我什麽忙也帮不上。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