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谓中、西文化 交流季羡林先生在通过长期研究後,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西方文化重视分析思维,东方文化重视综合思维。若能取东、西文化之长,补其不足;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识别和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个人以为,移民他乡的华人学者、作家,也得争取主动,积极学习当地文化,从而进入文学领域;要是能以优良中华文化撰写他族风土人情,定能达到中西文化、文学交流作用,这种通过跨文化交流,也会使中西文化更融和,文学更丰富。 (二)我的个人经验 1990年,我以不惑之年移居纽西兰,并在奥克兰大学(University of Auckland)主修教育;副修毛利文化及历史。我花了两年多时间博览众书,潜心研究了毛利神话、传统及历史。期间,经常被金发碧眼的年青“奇异人”及棕黑皮肤的原住民毛利人投以好奇眼光。我却笑傲异族,默默为融入新乡、了解毛利文化而努力不懈。为了体验更多毛利人日常生活,亲身到毛利会堂采风、度宿不下十次。同时,也因学习毛利语而废寝忘餐;至今逾二十年,仍乐此不疲﹗ 常有人质疑我﹕“为何研究弱势原住民的历史文化”﹖ 我的答案是二十字真言﹕“入乡问禁随俗、积极融入主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总觉得移居到一个新环境,首先必须关注当地居民生活,多了解居住国历史、文化;才能慢慢被主流接受、认可。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民族不管大小、强弱,都能对世界文化做出贡献。文化一旦产生,就必然发生碰撞与交流。交流是双向而非单向的,交流双方也都获益;由此推动整个人类文化不断前进。 (1) 毛利人是纽西兰原住民,其神秘、古老且灿烂的文化,简朴的原始生活,乐天纯真的民族性;都有值得我们研习的亮点。除了认真追求人与自然共存的默契外,我更欣羡与大自然对话;做个独辟蹊径先行者,钻研较少人关注的题材;於我而言极富挑战性。於是,以华文撰写毛利族神话、传统及历史,就成了我移民後业余笔耕的一个新理念。 当年我边学习,边把毛利神话、传统与历史写成专栏,在奥克兰华文报刊连载发表;倒也引起广大华人移民不少回响。主编以“你做着沟通中纽文化桥梁的工作,很有意义”鼓励我,读者投函报社,以“作者揭开原住民神秘面纱,加深华人对纽西兰毛利人的认识”肯定我…这的确增强我以华文撰写异国文化的信心,也推翻了部份漠视、甚至鄙视少数民族者的偏见。更重要的是,我的努力耕耘渐渐对於促进种族间相互了解起了极大效应;并引起了主流社会对华文作家的认识与肯定。 (待续) 参考文献﹕ (1)蔡德贵﹕季羡林先生的多元文化观和文化交流论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