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潮流速报(新西兰特产网) www.XinXiLan.Tech 用心提供新西兰的各种资讯,想要我们帮您找什么,点这里告诉我们!

新西兰特产:旅游景点,移民+留学,新西兰蜂蜜,奶粉,红酒和保健品

当前位置: 新西兰特产 > 新闻 >

新西兰郝柏村說破“皇帝新衣”仅4%台湾民众认为自

时间:2012-03-01 00:00来源:新西兰 先驱报 作者:New Zealand 点击: N
  这一次,说破“皇帝的新衣”的是一位90多岁的老人郝柏村。
  郝柏村近日投书台湾媒体,呼吁“正视中学史地课本”,引发台湾各界不吐不快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潘朝阳说,台湾历史课纲上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并列,这样的基本架构已经形成“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的概念。
  世新大学教授王晓波说,地理教科书上“中国第一大岛是海南岛”、“我国最高的山是玉山”,诸如此类都是在贯彻“一边一国”,似乎“中国不包括台湾,『我国』不包括大陆。”
  直击教科书,可以看清一个更真实的台湾。
  列祖列宗变“劣祖劣宗”
  如果说一个人的世界观是他读过的书的总和,那麽,教科书就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基础。台湾的教科书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都是统一编写的“统编本”,历史、地理讲的是秦皇汉武、长江黄河。“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喜马拉雅山,峰峰相连到天边……”这样的词句中小学生耳熟能详。多年前记者采访一位台湾的饭店经理时,他的一段话令我至今不忘:“我1990年第一次到大陆,当飞机上播报我们正飞跃长江时,我激动得心要跳出来,这就是我在小学课本上念过、以为一辈子也看不到的长江啊……”
  上世纪90年代,台湾实行教育改革,课本由“统编本”改为在课纲(教科书大纲)指导下的“审定本”,即民间出版社可编辑课本送审後印刷,各中小学自行采用。此时台湾也开始进入李登辉、陈水扁时代,教科书就在“台独”意识形态之下渐渐“去中国化”,比如南京大屠杀被从历史课本上抹去,“抗战胜利”变成了“终战”,“日据时期”变成了“日治”,陈水扁在位时还推动过一个“教科书不当用词检核计划”,列出5000多个“不当”词,结果,国剧改成“中国京剧”、国画改为“中国水墨画”。此外,压缩“国(语)文”课、删除文言文,以至中学生语文水平下降,把“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此事见诸报端,引发诗人余光中发起“抢救国文教育联盟”,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能以短暂的政治主张来干扰文化的传承。”
  认同下降的主因
  近几年,两岸关系有诸多突破,人民往来日趋热络,但是,各种民调数字显示,台湾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却在下降。根据2011年的一项民调,台湾民众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降至4.1%,认为自己是台湾人的则创下54.2%的新高。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张亚中认为,因素当然很多,但主因是教育使然。
  台湾佛光大学文学系主任谢大宁教授认为,教育对个人对国家的认同有深远影响,从李登辉当政起,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同开始撕裂;陈水扁更进一步推动以台湾意识为主的历史教育。例如把台湾历史划分为荷兰时期、明郑时期、清代、日本殖民、国民政府迁台,几段历史等同叙述,一概被划为“外来政权”,这样的历史课纲“是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安排”,造成现在30岁以下人的认知就是两岸“一边一国”。
  潘朝阳指出,李、扁在台执政20年,以教育塑造“台湾认同”确实非常成功,在提倡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口号之下,教科书强调台湾的原住民文化、欧洲文明、民主自由人权、日本现代化建设等,而中华文化则成为封建腐朽代表,好像台湾人已经不是中国人,而只是华裔、华人。
  是历史不是政治
  针对近日的这场教科书大讨论,台湾负责审查教科书的教育研究院对外回应,将立即组成检核小组,全面检视中小学社会领域教科书内容,并在两周内召开教科书编审联席会议。
  目前,台湾教科书仍然依照陈水扁时代的课纲编写,因此,重修课纲的呼声很大。身兼高中历史课纲修订委员会委员的王晓波说,他屡次在课纲修订委员会要求修改课纲内容,但势单力薄,只能修改若乾枝节。直到2008年後,委员会才吸收多位不具“台独”意识、正直有声望的人加入,现在关键是至少在2014年修订课纲,而且必须重组委员会,否则开多少次会都徒然。
  中原大学助理教授王立本指出,台湾学子对中国概念架构模湖,一方面是感情的疏离,一方面也不认为有其急迫性与重要性。未来历史课纲修正,应加强台湾与中国文化的连结,阐明1949年两岸分离的事实与客观历史原因,论述台湾未来发展前途与大陆的关系,这样才可能把大环境造成的情况扭转回来。
  潘朝阳提出一个新的思路:两岸共同修史。他说,1949年後,两岸现行历史讲述有诸多吊诡之处,历史之外,国文、地理、公民宪法等学科都受影响,这是全面性的问题。因此,台湾史撰述应回归中国史、延续中国文化历史书写脉络,两岸可考虑共同面对这些问题。
  对於郝柏村掀起的这场大讨论,“独派”当然也有话说,他们把教科书的讨论又拉进族群、“统”“独”之争。套用一句现成的话:能否不分蓝绿,传承文化?能否抛开政治,还原历史?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