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凤
迈克‧杰克逊
风景
洞外桃源
风景-凹
四季人生-夏
四季人生-冬
全家福
20余幅卷轴画,大部分由中国长途迢迢运至奥克兰。当它们一一被展开抚平,深藏在一个人内心深处的风云波澜也就徐徐向人们袒露呈现,诉说著惊扰灵魂又安息灵魂的声声句句。 走过半个世纪的人生路,李南凤,坐在他新西兰画室的宽桌后面,寸头,话慢,内敛,有著经历过很多的人那种劫后的平淡缓和。 当冰山悬浮,看似寂静无声,但海面以下才是惊心动魄占到它自身份量85%的冰山主体。 但李南凤说,让作品说话。 然而不能不问。 他说,自己一个的特点是没有特意设定的目标。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教育的最高殿堂,自幼习画的李南凤在这里接受良好的系统的大学美术教育。1990年,他毕业于版画系。 但是他竟然想要放弃画画。 他觉得画出来的都不是他自己。他认为再画下去没有未来、没有前途。 那么,自己在哪儿?自己是谁?他不知道。总之他要离开画画这件事。 当我们回过头望向他青春的那条小路,可以肯定他的确什么也不知道,否则他不会跑到印度洋那么偏的一个岛上,把一生最好的青春莫名地留在那里并看著它戛然而止。 李南凤1966年出生于辽宁,从小学中学开始一直练习绘画。当他进入大学时,正是中国思想文艺极为活跃的年代,全国人文气氛浓厚,北京尤甚,而中国美术艺术文化界后来的风起云涌就在这一代艺术青年们当中酝酿著。那时候李南凤全然无知,顶著一脑袋厚厚的半长头发,恰同学少年,创作、讨论、聚会,大学前后那些年,他画作相当之多,却终归却在1992年远渡重洋,从中国的艺术圈朋友当中消失了。他的想法是,到海外转一转再说。 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美丽的非洲塞舌尔群岛,印度洋中西部,来了一个想看一看当地情况的中国年轻人。皮肤有点黑,身形有点瘦,这个年龄的李南凤笑容比较多,很奇迹地是,他看了一看,竟然留下不走了。 可能热烈浓情、无忧无虑的非洲风情感染了他,可能是友好单纯的岛上民风打动了他,也可能是明艳碧透的热带大海和天空太美丽留下了他,但又可能是这个岛这么遥远,没有任何以前的美术气息或美术圈子,什么也想不起来,他可以永远地离开以前的画法。也许他真地太讨厌自己的创作,希望丢掉过往所有美术教育的痕迹,忘得一乾二净,最好什么跟画画有关的事也不做、不想。也许只有命运之神知道,他是想彻底驱离自己身上的每一丝的学院派残留痕迹,还是想换一种活法、换一种经历。 无论如何,这个岛国从此多了一个中国人。不久又多了另一个,他又把妻子从中国接过去了。 那么在岛国时,他是个画画儿的吗?他认为那段时期的画不能被称为创作。那不是他认为的艺术上的创作。从这个意义上,他说自己也画一些,也不怎么画。他不较劲儿,没有计划,不像在中国时对画画那样狂热。 那他不是画画儿的吗?可他游历欧洲、往返中国和岛国,长年琢磨著画画,虽然手上画得比以前少了,但心里想得比以前多得多。一方面,头脑灵活,赖以谋生的贸易越来越成功,另一方面,生活上是快乐无忧,但对自己的画,他始终不满意。 岛国八年生活,一切顺利,称心如意,还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但气氛渐渐深而重。他说,古人说年轻时候不要太顺,是有道理的。盛极而衰,他的工作上突然遭遇巨大挫折,由于客观原因,虽然几经努力,过往所有的积累基础仍然几乎化为乌有。而在太容易太顺的那些年里,他每天的作息随心所欲只凭意兴,长年不规律的生活,压力累积让身体渐渐不负重荷。命运,终于在这个顺利者眼前露出了另外一副面孔。内外交困,双重撕扯,狂风巨浪,劈头盖脸,人如磨盘里的豆粒翻滚。那一年他36岁。挣扎调整的两年,对家庭和两个孩子的责任感,冥冥中如星在天,引领著他渡过层层劫波,在诡秘的命运阴影下寻找著重新安定、重新出发的契机。在游历日本后来到新西兰时,日历在2003年打上一个圈,“非典”来袭,飞机停飞,他们困在新西兰,然而也从此,家,安在了新西兰。 波澜平静,万物归位。 往事不堪回首。也许不说为好。 沉默。 在备受打击折磨的这段岁月,他已经不复旧日心境。以前他是那么年轻,一心只会想与自己直接相关的事。但是历练和沉淀之后,他的世界观几乎被推翻重建,他会想著孩子们,想著他们的内心怎么样才会快乐,想到自身以外的人和社会,想到万物生命、个体、生死,有悲悯,有忧患,有关切。 对人性、对生命、对活著和死去,他的思维与观念彻底改头换面。他眼里的生活,不浮也不虚,异常清晰和镇静。 我说,这是帮你接上地气了。他久久想著,说,是的,有可能。 内在,不断不断涌出画画的愿望,他终于开始他所说的创作。 画作越丰,表达越盛。 这些画,这些创作,是向外的,但其实本质是向内的。 很清楚,这是艺术家的状态。 他有愿望就动笔,画到没有愿望就停手。仍然没有计划,但是内心有力量推动。 那正是他年轻时代出走,用了十年功夫飘洋过海寻找的,他称为的:画自己的画。 生活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为他将过往一切打通和衔接起来。 而他重新找到自己了吗,重新找到画画的意义了吗。 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李南凤的人生,前后两段几乎涇渭分明。 一个是苦闷期,不满于自我,不承认自己的画作,认为始终是在画别人的画。 另一个是创作期,而这个时期,他才认为自己是在创作,是终于开始画自己的画了。 新西兰也许为他的创作心境和表达愿望提供了一个适当的的背景环境。正是从这里开始,他进入一个多产的创作期,并在2007-2009年期间在奥克兰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2009年之后,他往返新西兰与中国之间,定期在两地举办画展,并把工作室设在广州。 在他的创作中,一系列十字架元素的作品引人注目。 我问:这是基督教信仰的象征吗。 他说,这是连接天地的符号,性命、死亡、重生……,救死扶伤的医院的符号也是十字架。 《洞外桃源》、《四季人生冬》,大张双臂的人,生命和十字架,将观者融入画者的神秘体验之中。 他那年轻时代近乎本能的尽量离所谓画画远一点的逃避,令他更能磨洗学院气息和脱离美术圈内外的干扰。 人生大河大海本身的洗礼为他积淀许多的感悟。 而非洲风土人情的浸染,令他获得力量唤醒自己内部的强烈、狂野、浑朴。 至于多年海外漂泊,艺术上的无拘无束、无门无派、无依无傍,你说是国际视野也好,你说是回归自我本性也好,50岁的李南凤不想被贴上哪张标签,他说自己只是一个人世间的旁观者,画著自己的情感和体味,与能够共鸣者同悲同喜。 他对外部世界的声音没有那么在乎,他经历过许多,他收纳了许多,火烧过,水淬过,上天以他为炉,熔锻出今天的流光溢彩。 *2016年2月9日,《东方与西方的对话:李南凤的绘画艺术》画展在奥克兰举办,主办机构为新西兰国家艺术创意产业研究院和奥克兰大学。 艺术家简介 ■李南凤(Reagan Lee) 1966年出生于辽宁,199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后移居坐落在东非印度洋上的群岛国家塞舌尔。该国由115个大小岛屿组成,因其海滩、珊瑚礁、潜水活动、自然保护区和稀有野生物种而闻名于世。 2003年起,李南凤同家人定居在新西兰奥克兰市,并定期回国进行画展。他的作品融合了亚洲、非洲与大洋洲的艺术传统,同时又充溢著来自东西方文化的宗教象征。 展览 二月八日是中国农历新年,画展恰逢这一期间举办,展出李南凤先生的20余幅卷轴画,主题充满具象意味,笔触刚健,色彩鲜明,凸显了浓厚的人文魅力。其画风尽管源于西方表现主义传统,常常探索与上帝有关的内容,但其精神根基却与以佛教为主的东方宗教紧密契合。在李南凤的作品中,强力与个性交织融合,呈现了东西方双重特色。 展览名称: 东方与西方的对话:李南凤的绘画艺术 展览城市: 新西兰 展览时间: 2016年2月9日(周二)—2016年3月7日(周六) 主办机构: 新西兰国家艺术创意产业研究院奥克兰大学 赞助机构: 德展投资有限公司公共艺术基金会 展览地点: 格斯费希尔画廊(Gus Fisher Gallery) 地 址: 74 Short Land Street , Auckland奥克兰, 1010 李南凤(Reagan Lee)艺术年表 • 2016年,《东方与西方的对话》Gus Fisher Gallery,奥克兰, 纽西兰 • 2014年,《李南凤艺术展 》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 • 2013年,《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未呈现的声音》威尼斯,意大利 • 2012年,《十字架风景》,广东美术馆,中国广州 • 2011年,《上海艺博国际当代艺术展》,中国上海 • 2011年,《 勇往直前—纽西兰》,惠灵顿, 纽西兰,《艺术北京展》北京 • 2 010 年,《我的世界艺术展》,奥克兰北岸美术馆, 纽西兰 • 2009年,《迈克尔. 杰克逊 纪念展》, Reagan Lee Gallery, 纽西兰《 North Art Artists Show》,奥克兰北岸美术馆, 纽西兰 • 2008年, 《南凤艺术展》 Reagan Lee Gallery, 纽西兰《 12x12 Show》,奥克兰北岸美术馆, 纽西兰 • 20 07年, 《华人艺术家联展》,Reagan Lee Gallery, 纽西兰 • 2003年移民纽西兰,创建Reagan Lee Art Studio & Gallery 及中纽艺术文化交流中心 • 1998年, 欧洲艺术考察和学习三年。 • 1997年, 《印度洋岛国艺术展》;Paris, France • 1996年, 《岛国风情写生展》, 塞舌尔国家图书馆, 塞舌尔 • 1995年, 《Reagan Lee 绘画艺术展》, 塞舌尔国家美术馆, 塞舌尔 • 1991年, 创建Reagan Lee Art Studio, 塞舌尔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