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峰会新中政商高层谈机遇与挑战
怎么保证公平竞争 在一些对新西兰有重大意义的领域,来新西兰投资的海外公司都要向海外投资办公室(OIO)提出申请,获批后才能进行投资。据英文先驱报报道,约翰‧基总理周一在讲话中说,政府正在考虑提高向OIO提申请时征收的费用,并将把这笔钱继续投向OIO,以缩短审批时间。 “目前OIO作出决定的时间太长了。”总理还说,要想改变《海外投资法案》,政府只得到了很少的支持。“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我们被困在《海外投资法案》现有的框架里了。” 中国大使王鲁彤则在讲话中说,中国投资者正在新西兰政府和当地商业界寻找“前后一致的信息”和“公平竞争”。 总理和大使的讲话事出有因,当天参加会议的就有上海鹏欣在新西兰子公司的负责人Terry Lee。 从去年起,上海鹏欣集团就因为希望收购北岛中部巨大的洛钦农场一事而处于媒体聚光灯下。不巧的是,鹏欣虽然出了8800万纽币的高价,但向OIO提出申请时正赶上新西兰大选年,各党派纷纷以此为由互相攻击。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的OIO只能小心翼翼地行事。拖了数月后,原本OIO已经原则上同意这笔交易,却又转给两位部长进一步审批。而部长们最终在9月份宣布,这笔生意不能给新西兰带来实质收益。 虽然新西兰高层访问中国时,中国领导人也问起此事,鹏欣还请了新西兰律师表示要对这个决定提起上诉,但在11月5日,洛钦农场还是卖给了新西兰本地的Rimanui农场,将在明年初交割。 英文先驱报曾点评说,这件事让鹏欣“丢了面子”。但要明白,面子事小,此事给广大中国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才是更重要的。洛钦农场一事充分显示出,新西兰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海外投资的细则,不要让过多的主客因素影响判断。 中国机遇不可错失 近几个月以来,有关中国经济放缓的各种数据不断浮出水面。上个周末,中国10月份进出口数据萎缩超出预期。以人民币计,10月出口按年下跌3.6%,跌幅较上月扩大;同时进口按年大跌16%,连续第12个月出现负值,并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跌势。由于进口大倒退,10月贸易顺差达3932亿元,创历史新高。有分析指,中国外贸续跌,人民银行进一步减息降准的机会仍存。 但约翰‧基总理在周一的会上指出,即使中国经济放缓,仍然是新西兰的巨大机会。 “我们应当赶上中国的浪潮,因为这是带给新西兰繁荣的浪潮。”总理说。曾在多个场合力挺中国经济的独立经济学家Shamubeel Eaqub则在会议上说,新西兰对中国投资者的态度不好。他说,要赶上中国的浪潮,新西兰人必须处理好对待移民和资金流入时的种族歧视态度。 “我们必须有一个前后一致的框架,把国家、种族和背景放在外面。”他说。 欧洲进,新西兰退 当天出席会议的还有纽航CEO陆杰峰(Christopher Luxon)和新西兰最大的乳品企业恒天然的CEO施牧德(Theo Spierings)等人。这些中新企业家与两国官员一起探讨了未来中新经贸发展的前景。 施牧德在阐述未来五年在中国的发展计划时说,欧洲竞争者正在中国赢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这对新西兰乳业构成威胁。 施牧德说,恒天然准备在未来五年将其中国业务从50亿纽币翻一倍至100亿纽币。要达到这个雄心勃勃的目标,恒天然将集中向中国三四线小城市发展,同时通过电子商务渠道开发消费品牌。 他说:“我所希望的一个重大改变就是三四线城市业务的大发展,这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游戏。” 上周五,蒙牛雅士利在怀卡托的Pokeno投资2.2亿纽币的婴儿奶粉加工厂开业。约翰‧基总理也去参加了开业仪式。 在周一的会议上,有人问施牧德,相继来到新西兰乳品生产核心区建厂生产的中国乳品企业会不会对恒天然形成竞争,施牧德回答说,他不是特别担心。 “我们是否应担心来新西兰投资的中国企业?它们来这里是因为新西兰品牌,也是因为它们能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好的价格。我不认为我们应当担心这个。” 施牧德说,真正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玩家正把注意力转向欧洲,这包括原料和婴儿营养等领域。 在Pokeno加工厂开业当天,雅士利还与法国达能、丹麦Arla共同开启了“雅士利α国际品质生态链计划”,并分别签署双边合作框架备忘录,各方将围绕雅士利α国际品质生态链的建立与完善携手提供所需资源,共同强化雅士利的国际品质生态。 施牧德说:“欧洲正在(中国市场)赢得份额,如果欧洲的份额增加,新西兰就在失去份额。” 施牧德对中国市场如此上心情有可源,恒天然近来不但宣布裁员700多人,其全球乳品交易拍卖会上的乳价也经过短暂的回升后“跌跌不休”。作为奶农合作社,恒天然目前给农户们的农场牛奶收购价是4.9纽币/公斤乳固体,达不到农户维持收支平衡所需。 恒天然前董事Colin Armer和前副总裁Greg Gent本周正忙着与恒天然的农户股东们见面,他们呼吁大家支持他们在本月将举行的恒天然年会上,要求恒天然将董事会成员从13人减为9人,其中由农户选举产生的成员则要从9人减少到6人。他们认为精简人员才能保证每个人都要对其业绩负责。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