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人民币下跌1.87%,创21年来最大单日跌幅。本周三,人民币继续下跌。两日内,人民币中间价已经累计贬值了3.5%。 中国央行称,选择这一时机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报价是因为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一些中国专家认为,这不应该被解读为人民币将出现趋势性贬值。但一些国际专家则认为,这代表了中国领导人在应对经济放缓的压力下,长期奉行的力保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政策出现了变化。而一些新西兰经济学家则指出,人民币的走势对新西兰经济至关重要。 人民币连续两日贬值 本周三,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306,较前一交易日中间价下降1008个基点,再度贬值1.62%。这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第二天贬值千点以上。 央行授权外汇交易中心公布,1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3306元,1欧元对人民币6.9481元,100日元对人民币5.0524元,1英镑对人民币9.8499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6225元,1纽币对人民币4.1393元。 “为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央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人民币汇率在8月11日出现一次性大幅贬值: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应声贬值1136个基点,贬值幅度达到1.86%。 在即期市场上,人民币同样以大幅贬值收盘。6.3231的收盘价,相较6.2298的中间价,贬值了1.5%,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则贬值了1.8%,盘中更是最高贬值至6.3391,相对中间价贬值1.75%,接近触及2%的跌停板。 本次调整的短短两日,人民币中间价已经累计贬值了3.5%。 纽币受影响 投资者正在评估人民币连续两日下跌将会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及其贸易伙伴产生的影响,纽币也因此下调。在纽币之外,澳元、新加坡元、韩元等货币都出现下跌。 周三在惠灵顿,纽币兑美元从周二的65.52美分下调至65.42美分;兑人民币则从周二的4.1396元降至4.1303元。 纽币对其它主要货币则有不同程度变化。纽币兑澳元从周二的89.44分升至89.50分;纽币兑日元则从81.68分升至81.82分;纽币兑欧元从59.67分跌至59.22分;纽币兑英镑从42.07便士跌至41.97便士。 纽币贸易加权指数变化不大,周二为70.32,周三早上还在70.28。 中国是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在澳大利亚之后新西兰出口商品的第二大目的地。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贬值意味着新西兰的产品出口中国时,如果以人民币计价的话,那么可换得的纽币就将减少。而且人民币贬值导致中国消费力下降,这都对新西兰出口不利。 ANZ银行农业经济学家Con Williams和高级外汇策略师Sam Tuck在一份声明中说,“中国金融自由化的结构改变会缓慢而确定地对新西兰的金融变量、资产价值和对我们的出口和旅游业的需求产生影响。” 他们表示,“市场拋售纽币是因为人民币贬值反映着中国经济趋弱,中国的购买力下降。人民币的走势对纽币至关重要。” 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贬值使投资者对风险较高的资产失去胃口,引起欧美股市拋售行为,商品价格也下落,这都对纽币施加了更大压力。 BNZ汇率策略专家Raiko Shareef对英文先驱报说,市场上早在谈论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但其跌幅如此之大还是令市场大吃一惊。“随着经济放缓,中国在寻找各种可以拉动的杠杆来支持经济,较弱的货币当然也是杠杆之一。” ANZ银行的新加坡策略师Khoon Goh则对彭博社说,“据我们所知,这看起来是调整的尽头了。” 他说,“这种一次性贬值调整,以及更大程度上允许市场定价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新的汇率制度。” 中国央行:人民币汇率须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周二表示,选择这一时机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报价是因为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美国经济处在复苏过程中,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在年内加息,导致美元继续走强,欧元和日元趋弱,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大宗商品生产国货币贬值,国际资本流动波动加大,这一复杂局面形成了新的挑战。 央行称,鉴于中国货物贸易继续保持较大顺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于全球多种货币表现较强,与市场预期出现一定偏离。因此,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应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 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基准汇率,对于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汇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偏离市场汇率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了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和权威性。 央行表示,优化做市商报价,有利于提高中间价形成的市场化程度,扩大市场汇率的实际运行空间,更好地发挥汇率对外汇供求的调节作用。 针对周二人民币中间价波幅达2%,央行表示,一是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报价后,做市商参考上日收盘汇率报价,过去中间价与市场汇率的点差得到一次性校正。二是近日公布的一系列宏观经济金融数据使市场对人民币汇率预期出现分化。 央行称,未来将根据外汇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发挥市场汇率的作用,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专家:人民币不会持续贬值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这不应该被解读为人民币将出现趋势性贬值。 他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周二修改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这是一个技术层面的变化,主要目的是解决过去一段时间中间价与市场汇率持续偏离的问题。此项改革有利于提高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及其基准性。周二的中间价与前一天的中间价相比,出现近2%的贬值,主要原因是当天中间价与前一日收盘价之间的差价的大幅收窄。 他说,“这是由于此次完善报价所带来的一次性的调整,不应该被解读为人民币将出现趋势性贬值。” 他认为,从经济的基本面上来看,中国主要宏观指标都支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比如,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7%的GDP增速仍然高于绝大多数国家,尤其是目前面临较大汇率波动的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速。最近的一些情况表明,由于宏观调控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基础设施投资的加速,房地产销售的改善,中国经济有企稳回升的迹象。另外,中国的经常性项目仍然有顺差,外汇储备很高,通胀率较低,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都在安全区间。中国的这些基本面因素都明显强于一些面临较大汇率贬值压力的经济体。 另外,他还指出,经过中间价报价的改革,中间价更接近市场汇率,可以提高整个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和匯率的弹性,有助于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为宏观经济创造较为稳定的外部条件。 国际视角:政策转变的标志 有别于中国的官方声音,国际专家认为这次人民币贬值代表了中国领导人在应对经济放缓的压力下,长期奉行的力保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政策出现了变化。 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都曾力挺人民币。但目前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出现显著而持续的放缓,而人民币因为与不断飙升的美元存在不透明的挂钩而持续受到升值压力,中国领导人改变了政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中国部主任Eswar Prasad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中国人民银行精心策划了这一招,把压低人民币与转向在更大程度上由市场决定汇率巧妙结合起来,化解外国对人民币贬值的批评。” 他说,“中国此举将在全球汇市产生反响,它传递的信号是,最后几个坚守立场的大型经济体之一可能再也沉不住气了,转而投入战局,试图把汇率政策当作应对增长疲弱的工具。” 3月下旬,中国总理李克强曾对《金融时报》表示:“我不希望看到人民币继续贬值,因为我们不能靠贬值来刺激出口。”几个月后,官方思路显然发生了变化,其背景是中国经济放缓程度远远大于高层预期。尤其是出口下降,7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8.3%。 持续一年的股市泡沫上月破裂,政府匆忙出手救市,使中国领导人更加不安,似乎也让他们确信应该打破货币贬值的长期禁忌。 几乎所有国际分析师都认为,要重振中国不断下降的出口,将需要比周二的“一次性校正”幅度大得多的贬值。彭博社首席亚洲经济学家Tom Orlik估计,实际有效汇率贬值1%,将提升出口增长1个百分点,而且有3个月的时间滞后。 “人民币贬值幅度尚不足以提高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但足以让人产生一种感觉,即北京可能已从根本上改变汇率政策。”BMI Research的国别风险和金融市场策略主管Stuart Allsopp表示,“现在的风险是,投资者对人民币做出只会走低不会走高的单向押注,开始打赌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由此带来人民币更大幅度走低和更多经济不确定因素的前景。”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