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工党和英文先驱报联手扔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在新西兰社会,尤其是华社引起轩然大波。连续几天,各种形态的华、洋媒体纷纷把此事“推上头条”;各种观点、讨论,甚至争吵、谩骂出现在中、英文网络论坛。始作俑者,便是工党房屋事务发言人Phil Twyford公布的一份数据。 长久以来,奥克兰住房短缺和房价高企一直是新西兰政坛的焦点问题。工党、绿党、优先党等反对党一直在呼吁政府采取措施平抑房价,限制海外投资者买房;而执政的国家党则嗤之以鼻,否认海外投资者是房价飙升的主要原因。在持续的争吵声中,反对党一直要求国家党公布房产数据,以证明海外投资者是否真的在推高楼市,而国家党则多次以“难以统计”、“没有必要”为理由拒绝。这一次,工党决定自己来! 数据“弹眼落睛” 本周六,工党通过英文先驱报记者公布了一份数据,将房屋短缺的矛头直指拥有“中国姓氏”的华人。有意思的是,英文先驱报传统上被认为是右翼媒体,这次却和左翼工党联上了手。 这是一份某房地产中介公司2到4月份的销售记录。在这段时间里,这家中介公司共代理售出了3922套住房。在这3922套住房的买家中,39.50%因拥有“中国姓氏”被推定为中国人,而同样情况的卖家也有21.30%;然而,根据2013年的人口普查数据,生活在奥克兰,已经成为公民或居民的华人只有9%。这些华人中年收入超过5万的只有5%。几相对比之下,工党房屋事务发言人Phil Twyford得出的结论是:“这些住房不可能是奥克兰华裔移民购买的,这里充斥著中国海外买家!” 周一下午最新消息,面对各种猜测,Barfoot & Thompson房产中介公司首席执行官Peter Thompson拒绝承认这些数据来自该公司。但他表示已经就此寻求法律建议,并指出“如果这是来自我们的数据,那工党就是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非法取得的”!“合法”“非法”都好,数据总是真的,而且非常“弹眼落睛”,大家一起来感受下: 也许有人会发问,这些数据有代表性吗?据透露,在今年2到4月的这一期间,奥克兰全市房屋交易量共8790套,而这家公司就卖出了3922套,占比约45%。市场占有率超过四成,无论最终能否证明是不是Barfoot & Thompson,这显然是一家大公司了。此外,3922套住房是覆盖奥克兰全市的销售量,因此也无法指责数据因为只覆盖某些“华人聚居区”而有失偏颇! 且慢,数据也会撒谎 数据公布后引发激烈反响。9%的华人买走了39.5%的住房,前10名买家中有9个“中国姓氏”,这实在有点耸人听闻,让人很容易得出草率结论:要不就是华人都在炒房,要不就是来自中国的热钱在席捲新西兰。 有一句话说“数字不会撒谎”,然而这只说对了一半:只有在经过详实分析认证后的数字才“不会撒谎”。那么,工党公布的这些数据经得起考验吗?最初的“群情激奋”过后,包括华、洋各界在内的很多人都提出质疑:这些数字能证明是中国人在买光奥克兰,39.5%的买家都是海外投资者吗? 华裔独立撰稿人Keith Ng发表博文揶揄:“我姓Ng(粤语中的吴姓),有一个中国姓氏,至今还是无产者,希望到我买房那天,政客们不要以为又多了一个推高奥克兰房价的该死外国人!”一些名字“长得很中国”的老外也来凑热闹,一位姓“Han”的白人留言:“嘿,Phil,看清楚了,我可是自己人!”著名投资人Ron Hoy Fong是第三代移民,目前拥有超过30套投资房,Fong的例子可以很好证明,单凭姓氏就认定其身份很有可能会貽笑大 方。 诚然,“Wang, Zhang, Li, Chen, Liu”等姓氏的拼写方法更像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但出于文化差异,Phil Twyford或许永远无法理解华人对拥有自己住房的热情。如果“Wang, Zhang, Li, Chen, Liu”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刚来的新移民,他们购买自己的住房有什么可指摘的呢?在奥克兰华人居民(已成为新西兰公民或居民的)中,自住比例大大超过其他族裔,他们在购房人群中占比超过族群在整体人口中的占比并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 同样让人起疑的还有9%这个数字。事实上人口普查后不久就有学者指出,很多出生在这里的华裔二代、三代,或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华人,普查时往往并不会在“Chinese”(华人)这一选项后勾选。他们在身份认同方面并不认为自己是华人,然而在地产统计数据上却有可能被归入39.5%的华人买家中。一来一去,这里面可能会有不少误差。 至于用华人收入较低作为说辞就更“无厘头”了。我们大家都知道,如今移民新西兰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拥有在这里“安居置业”的资金。新移民买房从海外带来资金已经是基本常识了。更何况,以奥克兰现在的房价,年薪5万以上就买的起了吗? 对此,Barfoot & Thompson的首席执行官Peter Thompson的解读是:“的确有不少中国投资者,但绝没那么夸张。大部分华人还是新西兰公民或居民,只有大约5~8%属于海外投资者。” 倒逼官方数据出炉 事件引起激烈反响之余,也有人,尤其是华社内部有不少人指责工党在操弄“种族牌”,有“种族歧视”之嫌。 新西兰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单凭公布一份数据就直接贴上“种族歧视”的标签,恐怕很难谈得上理性思维。毕竟,除非能证明有人刻意造假,这些数字本身是真实存在的,这家公司的确有近40%房屋被“Wang, Zhang, Li, Chen, Liu”们买走了!与其抱怨,不如思考一下如何解读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分析人士认为,单凭这9% Vs 39.5%,恐怕很难得出任何实质性结论。想要看清楚事情本真,我们需要更权威、更详实的数据,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这39.5%“中国姓氏”的身份属性:他们是公民、居民还是纯属海外投资者?买房的目的是自住,长期投资,还是短期炒房?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更全面的信息。虽然这家公司市场份额近45%,但仍有可能因为“专做华人生意”而造成“数据扭曲”。如果能得到一段时间内奥克兰全部房屋交易的买、卖双方资料,分析显然会更加全面。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房屋交易数据也有局限性。华人新移民初来乍到,又有置业安居的文化,买房卖房的比例一定会大大高于已经定居几代的欧裔。比起交易数据,奥克兰居民住宅业权所有者的资料恐怕更能说明问题。通过对这些业权所有者,包括个人、信託、合伙、公司等各类方式拥有者的分析,我们可以准确的得出华人拥有奥克兰房产的比例,尤其是有多少房产在没有身份的海外投资者名下。如果这一比例和奥克兰华人占比对照“严重失调”的话,制定政策才能更有的放矢,才能“以德服人”! 还有另一个重要数据:房屋空置率。Phil Twyford认为目前奥克兰有空置房屋22000套,大部分属于海外投资者。如果这一说法被证实的话,那正如BNZ银行首席经济师Tony Alexander所说的,限制海外投资者非但正确,而且是“势在必行”的! 然而,获得所有上述这些重要数据都需要动用政府资源,这不是任何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能够做到的。国家党多次认为“没有必要”,拒绝整理和提供这些数据。时至今日工党“先开了枪”,甩出一份很有争议的数据,而同时网络调查显示超过80%的民众认为新西兰应当向澳洲学习,限制海外投资者。在这个时刻,John Key还会认为出台更全面、权威的官方数据,让民众安心,让工党哑口无言是“没有必要”的吗? 根据政府新政,今年10月1日起所有投资者(包括海外投资者)买卖房屋时必须提供税号和身份信息。到那个时候,恐怕连“技术上很难做到”的借口都不存在了。如果工党的这份“泄密”数据,能倒逼那“千呼万唤不出来”的官方数据出台,于国于民绝对是好事一桩! 到时候我们就可以来看看,究竟是工党在大放厥词,打种族牌捞取政治资本,还是国家党在闪烁其词,为“漂亮的GDP数据”而罔顾大部分民众利益!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