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潮流速报(新西兰特产网) www.XinXiLan.Tech 用心提供新西兰的各种资讯,想要我们帮您找什么,点这里告诉我们!

新西兰特产:旅游景点,移民+留学,新西兰蜂蜜,奶粉,红酒和保健品

当前位置: 新西兰特产 > 新闻 >

新西兰张老师谈教育 -谁?哪些事?让孩子的成长变得如

时间:2015-03-28 00:00来源:新西兰 先驱报 作者:New Zealand 点击: N
  1983年,《未來的主人翁》这样说

  1983年9月,由医生变成流行音乐教父的罗大佑创作了一首《未来的主人翁》,那一年,麦当劳还未登陆台湾呢,罗大佑已经预言孩子的成长将变得愈来愈艰辛。
  每一个今天來到世界的婴孩
  张大了眼睛 摸索著一个真心的关怀
  每一个來到世界的生命在期待
  因为我们改变的世界 将是他们的未來
  别以为我们的孩子们太小 他们什么都不懂
  我听到无言的抗议 在他们悄悄的睡梦中
  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
  我们不要被你们发明 变成电脑儿童
  我们不要一个被现实生活超越的时空
  我们不要一个越來越远 模糊的水平线
  我们不要一个越來越近 沉默的春天
  我们不要被你们忘怀 变成钥匙儿童
  上面是歌词的一部分,这首长达7分半钟的歌曲吶喊出了孩子们的心声,提醒我们得留下阳光、青草、泥土和开阔的蓝天给未来的子孙。孩子们在控诉,我们所改变的世界,将是他们的未来。
  孩子们的成长为什么变得如此艰辛?答案一言难尽,科技发展、网路世代、全球化、功利盛行、生活型态巨变、生存竞争……,原因很复杂,我们得一起面对、共同承担。最令人忧心的是,父母和孩子、老师和学生,彼此之间的关系疏离了、互动变少了,很多孩子选择逃避而活在虚拟的世界里。

  我理解家长们的想望,但期待家长和孩子一起改变

  非常感谢家长朋友们的信赖和支持,也谢谢《先驱报》和AM936电台提供了教育栏目平台。这几年有许多家长和我分享了孩子们在课业、学习、升学、留学方面的问题,甚至孩子沉迷于电脑游戏、夫妻吵架、父子不和、孩子在学校里受到不公平对待等等都找我。有一天我接到一通电话:「张老师,我女儿要上台表演古筝,您那里有琴架吗?」
  我感受到了很多家长朋友的忧心和焦虑。首先,真实世界里的不完美是常态,谁没有忧心和焦虑呢?我们选择沉著面对,但不必要惊慌失措,尤其这里是纽西兰。其次,忧心和焦虑值得正面看待,这也意味著我们发现了问题,尽力设法去解决就对了。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得好,存活下来的人类本来就具有忧心和焦虑的基因,我们百万年前的老祖宗,那些100%快乐无忧的早就被野兽吃掉了,因为他们缺乏危机意识。
  我从不怀疑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期待,只是,爱和期待的程度、方式往往不是那么地适当。几年来,奥克兰各行各业的华人移民朋友,经济情况从困难到富裕,他们对于孩子教育方面的忧心和焦虑是一致的。孩子成长的故事说不完,有一位Year12的男孩,念ESOL英文都还有困难,父亲希望他走正常的医学院申请途径,这位父亲认为北大化学系高材生的儿子没有办不到的事情。有一位妈妈,自认为没有经济能力让孩子自费留学,却希望学业成绩中上的女儿能获得奖学金去美国读本科,而且最好能上常春藤名校。
  日前在上海陆家嘴的现代化大厦群,我拜访了一位事业非常成功的民营企业负责人,他曾经是哥伦比亚大学的访问学者,出版过多本金融专业著作,目前有十几个分公司遍布在大陆各地和香港,上海办公室即将迁入122层楼高的金融大厦,并且占用三个楼层。他的儿子正在纽西兰留学读中学,在面对面或电话中的对谈,他表现出来的随和、谦虚、低调与尊重教育专业,似乎与他的成就不太搭调,我的领悟与感动是,一个人的成功绝非偶然,总有一番道理。
  这位爸爸对孩子的想望和期待,我能理解。他的忧心和焦虑,我也能感受到。我分析了他儿子的优点和优势、可能的困难和瓶颈、最务实的努力方向、该采纳的辅导和协助。我有信心,如果这位爸爸和儿子都做一些调整和改变,将来会有美好的结果。

  匆匆地下车,一个遗憾留在我心里

  旅行,变成了我的生活和工作。移民前在台湾,离开任教的师大附中之后,每周沿纵贯线从台北上课到高雄,在全台十多家升医学院班教生物学。移民纽西兰后,经常带游学团旅行几百公里去认识纽西兰的奇妙生态,最近则每年率学生团参访美国东西岸的十多所大学。在旅行中和孩子们一起观察、学习,自己暂时脱离了熟悉的生活环境,每一趟旅行都是我沉淀、省思和感悟的时机。
  在深圳地铁的列车上,对面坐著一个爷爷和一位年轻妈妈,中间夹著一个浑身脏兮兮的男孩,邻座的人好奇探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妈妈尴尬地表示,这个小学5年级的儿子又离家出走了,刚刚在一个地铁入口处找到,逃家10次以上了,这回20多天是最久的一次,回去后一定送他去封闭的私立寄宿学校,和先生离婚了,孩子的爸爸工作忙碌………。我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看著孩子木然的神情,心里一阵酸楚,盘算著是否该和孩子聊聊,或许能帮助一个孩子、挽救一个家庭………。列车到站了,下午要搭机回台北,又看了孩子一眼,我匆匆地下车,一个遗憾留在心里。
  「谁?哪些事?让孩子的成长变得如此艰辛」,在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供父母、老师参考之教育和教养书区就占了200多平方米,在下区区专栏怎能对一个复杂的教育问题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呢?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个故事、一项教育工程,本文的目的只是在拋出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思考、反省。
  我从不拒绝家长或孩子们的咨询邀约,我常常说,孩子不是生来就这个样子。藉著深圳地铁上的流浪儿故事,我要强调的是,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坚固、最后的堡垒,千万别轻易弃守。父母是孩子成长阶段的抚慰和避风港,这个角色很难找到替代者,我们必须成为终身学习型的父母。
  世界在快速变迁,大环境冲击著教养问题,谁?哪些事?让孩子的成长变得如此艰辛!答案呢?从身为父母的自己和生活周遭找起吧!教养和教育方面的不足或偏差,不一定和金钱的运用有关,很多时候是父母的态度和价值观出了问题。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