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潮流速报(新西兰特产网) www.XinXiLan.Tech 用心提供新西兰的各种资讯,想要我们帮您找什么,点这里告诉我们!

新西兰特产:旅游景点,移民+留学,新西兰蜂蜜,奶粉,红酒和保健品

当前位置: 新西兰特产 > 新闻 >

新西兰中国传统佳节不同族群同欢

时间:2015-03-03 00:00来源:新西兰 先驱报 作者:New Zealand 点击: N

  中国新西兰大使王鲁彤与夫人和中国奥克兰总领事牛清报与本报员工合影。(John Ling摄) 

  亚洲新西兰基金会文化事务负责人Jennifer King参与设计了白娘子和许仙的花灯。(刘浚摄)  

  奥克兰警方派出多名警员在灯节现场巡逻。(刘浚摄)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王鲁彤在上周五的开幕式上讲话。(John Ling摄)  

  中文《先驱报》的吉祥羊大受欢迎。(本报摄)  

  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很多观众。(刘浚摄)  

  华灯初上,观众在花灯和丰富的展位前流连忘返。(John Ling摄)

   穿过Albert公园熙熙攘攘的人群,亚洲新西兰基金会文化事务负责人Jennifer King走进公园角落里一座两层白色小楼,来到一间空荡荡的小房间,撂下背包,席地而坐。屋外,孩子们正在水上大气球里翻来滚去,毛利大家庭坐在草地上,等著家人从拥挤的小吃街捧回美食,更多的人则流连在千姿百态的花灯前。
  上周五到周日,海外最大的中华元宵节活动在奥克兰市中心的Albert公园举行。中国驻新西兰大使王鲁彤、中国驻奥克兰总领事牛清报、文化艺术部长Maggie Barry、奥克兰市长Len Brown、工党领袖Andrew Little等人周五下午参加了开幕式。王大使和牛总领事还到本报的摊点慰问。
  本报作为元宵节唯一的少数族裔媒体赞助机构,在灯会现场中心设置摊位,可爱的羊偶成了大小观众的最爱,关注本报微信参加抽奖活动也吸引了广大新老读者。

  元宵节的艺术灵魂

  奥克兰元宵节能够如此成功,与亚洲基金会多年来的努力密不可分。自2000年首届元宵灯展起,Jennifer King就一直负责策展工作。
  Jennifer曾在1986年到1987年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北京总部工作。从那时起,中国文化就一直常常地吸引著她。1987年她在北京故宫附近参观过一次元宵庙会。“我们要把中国春节年俗的魔力在奥克兰再现,同时要体现新西兰的特点。”她说。
  Jennifer说,她最喜欢的花灯是一组描绘老北京胡同生活的作品。几年前,她与四川省自贡一家灯厂的设计师一起构思了这组花灯。从古代文房四宝琴棋书画到提笼架鸟的老人,这组花灯给远在南半球的新西兰人带来了中国文化的生动形象。
  另一组她很喜欢的花灯于2013年蛇年亮相。“新西兰没有蛇,所以我们想到了中国的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Jennifer回忆说。“自贡的手工艺人能够非常传神地制做人物的面部表情。”
  今年的元宵节不仅增加了长城和骆驼队等新的花灯,广东省木偶艺术剧团和龙神道乐队的精彩表演也令观众大饱眼福。
  Jennifer说,15年前第一次举办元宵灯节时,吸引的主要是华人观众,而今天,这个节日已经成了真正的国际节日。“特别是过去两三年间,年轻观众的数量明显增加。他们都说这个节日很『酷』。”
  多年以来,亚洲基金会已经积攒了20个集装箱的灯,存放在奥克兰,每年灯展都要更新一批。头几年用的灯主要来自中国浙江省,现在大部分来自四川自贡,也有一部分来自上海豫园。
  由于今年元旦上海外滩发生的踩踏事故,已举办20年的豫园大型灯会不得不取消,Jennifer对此非常遗憾。不过,她认为奥克兰灯会相对安全。
  “我们的灯会节奏很慢,人们都很耐心地排队。每年我们都安排周四晚上专供人们看灯,没有演出和小吃等,这样很多老人儿童和行动不便的人也可以从容观看。”

  主办方的安全措施

  在公园角落里的这座白色小楼实际上也是整个元宵节活动的指挥部。奥克兰旅游及经济发展部(简称ATEED)大型活动策划人Eric Ngan已经连续三年指挥元宵节的各项安排。他估算了一下,仅周六下午到晚上5个小时内,就至少有2万观众来到灯节。
  傍晚时分,随著华灯初上,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不大的公园,公园与奥克兰大学之间的小路由于两侧全是各种美食摊,有的摊前排起了长队,不长的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走出来。
  Eric说,为了保证安全,他们在现场有30名保安,警方也派出警员到处巡逻,St Johns救护车就在公园边随时待命。在最拥挤的几个地点,他们的工作人员随时与总部联系,一旦出现任何危险苗头,总部会立刻增援。
  每两个小时,各小组负责人就要碰一次面,分析最新情况,做好应对准备。周六晚上,板球世界杯新西兰队与澳大利亚队在Eden Park的比赛结束后,又有更多的警力投入到元宵节现场。
  Eric介绍说,他参加元宵节的组织工作已有七年。大约五年前,有一位女士在灯展上绊倒,被马上送进医院,所幸并无大碍。另一次则是在灯展范围以外,一位行人快速过马路时不幸被公交车撞倒致死。
  他说,Albert Park有很多出口,没有任何阻拦,周边各个方向有多个停车场,活动结束时观众可以迅速安全散去,减小了堵在某处发生踩踏的危险。此外,他们也尽可能照亮路面,并且要求参展方处理好管线等有可能绊倒行人的物品。
  “我得在这儿一直守到周一早上。”他揉著布满血丝的眼睛说。

  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们

  在小吃街上,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忙著给行人散发材料。来自中国香港的AliceLiang第一次参加红十字会的志愿者工作。
  她说,共有18位包括大学生和退休人员在内的志愿者轮换著向观众募捐并介绍红十字会的活动。到2014年底,新西兰红十字会已经吸引了1962位志愿者和592位正式成员。
  红十字会社区培训员Gayle Dupa来自菲律宾,她已经在红十字会工作三年。她和同事们到一些中学给9到12岁的学生免费讲解急救方法,这个名为“People Savers”(救人者)的活动需要一天时间,通过培训的人可以获得证书。另一项培训是“Savea Mate”(救朋友),只需要一个半小时,主要是讲解过量饮酒和滥用药物的害处。受过这项培训的人可以获得一个白色的手环。
  Gayle说,想要参加红十字会,可拨打0800 Red Cross (0800 733 276),或查询网站www.redcross.org.nz。

  观众反响热烈

  来自中国的高中生谷雨和她的几位ACG Parnell College的同学在小吃街上流连忘返。他们已经是第二年参加奥克兰元宵灯节,感到这里很有节日气氛。“我一直把包背在后面,这里非常安全。”她说。
  在亚洲基金会的帐篷里,Tango Marsh聚精会神地研究了一会儿关于中国十二生肖的介绍,然后很高兴地发现,自己出生的1989年是蛇年。
  “我从来没听说过把动物跟人的性格相连的说法,这是我头一次来元宵节,太有意思了。”这位毛利女士说。
  Lanette Neil也对中国的生肖很感兴趣,当她听说中文里对山羊、绵羊、盘羊等等只用一个词时,大感惊奇。“我还以为今年是绵羊年,那么哪一年又是山羊年呢?”她说。
  Lanette背著好几个包,带了几台相机和小摄像机。“这个节太棒了,我学到了一些关于中国的基础知识。这是『中国来到新西兰』的最好例证。”
  在众多小吃摊中,来自印度的Radhe Pupli和同伴们专卖鲜搾甘蔗汁。“节日开始前两天我们才从斐济运来的新鲜甘蔗。”他说。
  去年他们第一次参加元宵节时,刚到第二个晚上就用光了所有甘蔗。今年他们运来了一吨半甘蔗,现搾的甘蔗汁8新元一杯,仍然供不应求。为了吸引顾客,他们想出了原味、加柠檬汁、加生薑汁等不同口味,非常受欢迎。
  “我们要给大家提供真正的家乡风味。”正在马努卡理工学院上大学的Radhe说。
  周日晚间,天空城辉煌的焰火给这个盛大的节日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人们意犹未尽地散去,期待明年再次来体验这个丰富多彩的中国节。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