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儿钓个鯊鱼玩玩 在Google地图上看,Waipu Cove那边有一条长长的沙滩,我们便心血来潮地开了过去。车子停好,站到沙滩上的那一刻,我浑身的毛孔一下竖立了起来。沙滩呈不同程度的红色,海水呈暗紫色,像是鲜血在滚动。海边也并不平静,层层海水掀起浪花。海边的鸟儿在焦虑地寻找食物,场景萧瑟,像是电影里的海怪刚刚攻击完人类的惨状。我有点不敢往前走,生怕一步过去就被海怪吃掉。我猜到这海边一定是被什么东西给污染了,按新西兰人的风格,岸上一定会有介绍,我们便去岸上找答案。原来海水的颜色是被一种叫作Pingao的红色植物所造成的,它们原本长在沙丘上,但风暴来临的时候,海水冲到了沙丘,就变成红色了。岸上信息牌中提醒大家要保护沙丘,上面写道:「Protect the dunes and they will protect us!」(保护沙丘,它们就将保护我们!) 离开红色的海滩,我们继续随意地开。看到一个牌子写著有瀑布,就拐进了小路。里面有个专门的停车点,看来还是一个不错的景点。新西兰的大部分景点都是不收门票的,但设施建得都很完善,停车场、洗手间、通往瀑布的小木桥一应俱全。刚停好车,就有一位银发奶奶手拿宣传单朝我们走来。她是提醒我们锁好车门,关好车窗,贵重物品随身携带。她说著戴上了老花镜,对著宣传单又逐字逐句地给我们讲了一遍,最后还发给我们一个小塑料袋,把宣传单小心翼翼地放进去。瀑布边的河岸上,孩子们正玩得畅快淋漓,他们兴致勃勃地秀著跳水姿势。有的人直著跳,有的人翻跟头,有的人倒立直扎进去。 回到车里一切安然无恙,没有毛利人砸车抢物。这时才注意到,老奶奶开的是辆大吉普,后备箱打开著,旁边支著个帐篷,还支有一张桌子,桌上有水壶、咖啡杯和她发给我们的宣传单。老奶奶又走来了,在欢迎我们归来,她说这里经常有毛利人抢盗,所以她就在这里看著。我猜她应该是在这里做志愿者。说来有趣,头发花白的老奶奶看场子,真的可以防止身强体壮的毛利人抢盗吗?如果不能,么北京胡同里曾经风靡一时的「小脚侦缉队」又有什么作用呢? 告别热情勇敢的老奶奶,我们去了下个目的地Gulf Harbour。它离奥克兰很近,在地图上看是个鹅头的形状。那是个周末,我们提前预定好了两天的同名酒店Gulf Harbour Lodge,并预付了200元,以保证在不露宿街头的基础上,还能住上个不错的酒店。在Google地图里看,它位于一条细长的海湾旁边。我们的房间靠著海湾,窗外静謐的海湾上漂著私人船只,白色的帆船成了中间层,被夹在蓝天与蓝水中间,形成了一条独特的风景线。这就是传说中的湾景房吧,这样的环境和景色显然是为发呆控人群准备的。我们来到咖啡厅,享受闲散时光,看小鸟在脚下走来走去地觅食,看欧洲情侣游客手挽手沿湾边散步。不一会儿一位亚洲人朝我们走来,问我们是不是中国人。得知他也是中国人,我倒没惊讶,可他告诉我们,他是这家酒店的业主,让我们称呼他施大哥,并欢迎我们来新西兰旅行。我告诉他,我之前一直在新西兰读书,现在每年都过来度假。我们非常聊得来,他邀请我们第二天和他一起去出海钓鱼,并在船上住一个晚上。早就听说新西兰的深海里可以钓到很大的鱼,虽然在Bay of Islands见识过一次,但专程出海钓鱼,还是第一次。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上了船,朝深海开去。我们这才和施大哥深聊,原来他和Raphael一样,也是个投资人,这个酒店也算是他的投资项目之一。他热爱生活,所以这样的投资,让他既能赚钱,又能享受生活。 我们的船被一望无际的海洋所包围。据说同船的其他几个人都是专业的钓主,他们纷纷支起鱼竿。还有两个年轻人居然没支鱼竿,却扛起了专业的录影机,原来,这次出海,他们都是带著任务来的。几位同行的中国人来自大鱼俱乐部,这次是特意为钓鱼来拍片的。这么一说,我心中暗喜,既然要拍摄,那一定是要求钓上来很大的鱼吧,看来能一开眼界了。我们既不会钓鱼,又不会录像,只能乖乖地做观众。 竿刚下去不一会儿,就有鱼上鉤,他们一个劲地往上收线,让人吃惊的是鱼线那边居然是一条鯊鱼。它的个头可和我在Bay of Islands看到的鯊鱼不同,至少也得有七八十厘米。它具有极强的逃脱欲望,在水里猛烈地摆动著身体。船上的新西兰人赶快俯下身,伸手剪掉了鱼线,鯊鱼瞬间消失在深海里。这时另外一位钓主也上竿了,开始收起鱼线。一条大鱼被拉上岸,我当时就愣住了,一上称,那条鱼足足有20公斤,而钓主却喊:「太小啦!」瞬间鱼又被放回海里,回归了它那自由的国度。施大哥告诉我们,在新西兰的深海,20公斤的鱼到处都是,这些玩家们希望在更深的海域,钓到更大的鱼,盼望著不断突破自己的纪录。 当晚我们住在游艇上,在风浪的作用下,船体晃动得很厉害,我倒觉得像是摇篮一样,躺下就睡著了。第二天听说,节目组的一名工作人员晕船现象很严重,一夜都没睡,在船舱外坐到凌晨4点。游艇开到了更深的海域,钓主们都很兴奋,有的人还让我们也去尝试一下,可我们实在怕毁了人家破纪录的机会,就婉言谢绝了。鱼竿只要一下去,就会上鱼,他们说这里的鱼很饿很饿。经过了紧张的收线,一条巨型的鱼出现在海面,原来这种三四十公斤以上的鱼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抓紧时间抱著鱼拍照,然后一松手,鱼就会一下跳入大海。 下午,风浪变得越来越大,船体完全跟著巨浪上下起伏,我已经不敢站在甲板上了,但钓主们还在努力创新高。海上的大风浪马上就要来了,船长要求大家收起鱼竿,并紧张地对著镜头喊:「We must go back before we die.」(我们必须在死之前离开这里)看得出来,他是在故意烘托紧张的气氛,让大家感受冒险的刺激。 船一路开回港湾,一切又变得悠然自得,恬静美好。海上的晃动,巨型的大鱼,猛烈的风浪,突然成了刚刚做的一场梦。如果,意外之旅成了一场梦境,那它就算是完美了。 请问:黑白花的牛,乳头是什么颜色的? 从奥克兰往南,我们开始了魔戒之旅,去寻找霍比特人的足迹。一路上有很多的牛羊群,一见到,我就要停车拍照。多次试验之后发现,牛一看到相机就开始缓慢移动到镜头前,排成一横排,集体摆造型,要是没栏杆围住,我想它们一定都想与我亲密接触。而羊咩咩却相反,虽然看似有探究心理,一直在回头,但却是渐渐远离我,给我一个毛茸茸的小屁股,上面绣了一个小尾巴。我乐此不疲地拍,把镜头一会儿拉远,一会儿拉近,简直当望远镜使用。突然,我放下相机,蹲在地上大笑起来。他一个劲儿问我,怎么刚踏上寻找魔戒之旅的路,就被魔戒给蛊惑了?「It is my pleasure!」我学著电影里的样子,刚要把相机里的照片给他看,却又收了回来,道:「提问!」「回答!」他答。我便邪恶地边笑边说,「请问黑白花的牛,乳头是什么颜色的?」他一蒙,琢磨了半天,望向附近的一头牛,定神一看,也开始捧腹而笑。 原来,在我拉近镜头的时候,恰巧牛儿大大的乳头进入我的视野,黑白花的奶牛,乳头居然也是花的。大大的白奶头上,像是被画上了一些黑色的斑点,实在是很可爱。仔细观察牛的乳房,有很多需要挤奶的涨得很大很大,那里面的奶水真是造福了很多国家的人们啊!纯净的空气和土地,让牛儿吃到新鲜的草,让他们产出世界上最为纯净的牛奶。 开往霍比特人村庄的路上,遇到了辆熟悉的Red Bull(红牛)的车,一辆小Mini上顶著一罐大Red Bull,开在高速公路上。之所以对它熟悉,是因为每逢周末当地靚女推广小姐就会开著这样的车到处宣传,看到年轻人就会送上两罐冰镇的红牛。不知道今天这辆是不是要送到霍比特人家中的。 位于Matamata小镇的霍比特人村庄是《魔戒》中霍比特人的故乡夏尔的拍摄地。相传当年Peter Jackson看上这片土地不仅是因为山美、水美、景也美,而且在目力所及之处,没有电线桿等任何现代的痕迹。随著《魔戒》续集的播出以及前传的上映,这里已成为知名的景点「霍比特屯」。 购票后,一辆大旅行车将我们拉到了「屯口」。这辆大旅行车只有我们是亚洲游客,可想而知《魔戒》的影响力和美丽的夏尔对于全球人们的巨大诱惑。这附近的村民现在几乎都成为了导游,一路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述童话般美景的搭建和电影的拍摄过程。可我们却忙著拍照合影,一个个也变成了快乐的霍比特人。各种颜色的袋底洞门口、夏尔的大树下、湖畔边,是人们的钟爱。我想每个人都向往和霍比特人一样,在夏尔迷人的风光中,享受著日日的美酒美食,无忧无虑地生活。 回到出发地后,我们还参观了剪羊毛表演,看起来胖胖的绵羊一出场就开始咩咩叫。工作人员一开始给它剪毛,它就乖乖地靠在他的身上,像是在享受SPA一样。虽然是享受了一番,可剪光后它就略显羞涩,赶快钻回到两扇活动的木门后,却把屁股落在门外。这让我想起了2004年,一只失踪在南岛7年的小羊Shrek终于在Tarras(塔拉斯)的山洞里面被找到。它是一只极其聪明的小羊,为了逃避剪羊毛,处心积虑地隐居了7年,被发现后它的羊毛已经达到27公斤,足足可以织20件毛衣。它立刻一举成名,还被当时的总理接见过。它到处表演,演出的费用不会低于16000,最终剪下的羊毛以拍卖的形式售出。因为Shrek喜欢与小朋友和老人亲近,它的主人就把所收的款项全部捐赠给了儿童医疗慈善机构,总共筹得了15万美元的善款。 看完剪羊毛表演,工作人员发了我们几瓶奶。刚出门,门口可爱的小羊就对我们手中的美食翘首以盼起来。奶瓶看上去和小婴儿用的一样,有个胶质的奶嘴,我还没递到小羊前,它就伸著脖子过来,嘬奶的力度非常大,还可以听到「吧唧吧唧」的声音。我想把奶瓶递给同伴,让他也体会一下当妈的感觉,可抽了半天也没抽出来,它就一直嘬著奶瓶,我只好朝上一拔,奶瓶才得以脱身。我准备相机时,就见小羊急得四个小脚原地来回捣,屁股跟著扭,头还等不及地使劲往上探,真的像是在说:「快点,快点!」 我抱著小羊拍照,它不怕我,反而对我很亲近。我反倒是有点怕了,担心刚才喂了奶,它便把我当成了妈,我走后它便会很失落,很伤心。往往和动物亲近的那一瞬间,我觉得已经没有了人类与动物的区别。事实上区别确实不大,因为我们是一家人,都归属于这片美丽的领土——地球。 (待续)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