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以来,圣诞的气氛越来越浓厚。各大商家也早早开始了圣诞大促销,圣诞树和各式各样的圣诞装饰品也都被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第一次来到英语国家生活的我受到浓浓节日气氛的影响,对基督教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越发好奇,于是萌生出了去教堂看看的念头。 沐浴著奥克兰夏日暖暖的阳光和和煦的微风,在一个周日的清晨我第一次来到了位于Epsom的St.George教堂。 教堂本身并不像影视剧中看到的那样规模宏伟,外表庄严肃穆,而是有著简单的木制门窗,并且教堂房顶也没有十字架。这与我想像中相去甚远,若不是看到教堂旁的标牌指示,我甚至不会发现在眼前的是一座教堂。然而步入教堂后立马被教堂内部精致古典的装饰所吸引,窗外的阳光彷彿给教堂内的排排木质长椅镀了一层金光,营造出一片温馨祥和的氛围。这时礼拜开始了,教堂内响起了管风琴悦耳的琴声,教徒们也开始为上帝吟唱颂歌。虽然以往对基督教文化并不熟悉,但也不由自主的融入了众人的队伍,与他们一同歌唱。随后便进入了布道的环节,恰逢降临期的第一个主日,牧师带领著大家一同回顾耶穌诞生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圣母玛丽,玛丽的未婚夫约瑟夫,牧羊人们的故事分别在接下来的几周内由牧师娓娓道来。当然,更为重要是牧师对圣经故事的解读。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由玛丽的未婚夫约瑟夫所谈及的主题:选择。诚然,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做选择,然而做选择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约瑟夫在得知他的未婚妻玛丽怀孕后,并不愿公开羞辱未婚妻,反而保护了她。牧师将这个故事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劝导大家在面对选择时不应以自我为中心,应该做出更加「高贵」的选择。这与我们通常理解的西洋人注重自我似乎并不相符,反而与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仁爱」思想有些类似。由此我想到了诸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观点。听过这次布道后才知道,在基督教文化中,我们日常通过媒体所认识到的西方人的主流价值观与基督教所提倡的价值观并不完全相符。比如关于仁爱,基督教所倡导的观点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不谋而合。 来到St.George教堂的次数越来越多,对新西兰基督教文化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原来教堂并不是只有周日礼拜这一项职能,ESOL英语课程和专门为儿童,青少年举办的课程也是教堂的常规活动。教授课程的老师都是志愿者,他们全凭自己的热情,每周为学生们准备课程资料,带领他们学习。教堂似乎更像是一个沟通交流的场所,人们通过每周来教堂礼拜,参与教堂里的各种活动,与社区内的居民融为一体。这一点由礼拜后教徒之间沟通交谈的场面便可见一斑。通常在结束礼拜后,人们不会很快离去,而是相互寒暄问候,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即便是第一次去教堂的陌生人,也总是会遇到笑脸相迎的教堂常客。交谈的话题通常都很随意,关于新西兰的风土人情,气候,美食,都可以成为谈话的主题。在教堂内轻松温和的气氛下,交谈也总是令人心情愉悦。 虽然并不是虔诚的教徒,但每周日去教堂参与礼拜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除却对于基督教文化的好奇,更为吸引我的是那里温暖的氛围和热情的当地人。教堂在我心中的形象也并不仅限于神圣二字,更为打动我的是在基督教文化下所感受到的人情温暖。在我看来,所谓的中西「文化冲击」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巨大,相反,中西文化间也存在许多价值观相对应的方面。相信在以后日子里,通过与教堂友人的沟通,我会更加了解基督教文化,并且享受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生活的每一天。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