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四举行的亚洲新西兰基金会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上,华裔历史学家James Ng(左)告诉主持人Hemant Parikh,基金会关于“相互理解、公正、信任”等的理念非常有价值。(Rebecca Palmer摄) 伴随着震天的锣鼓,三头狮子在舞台上翻滚跳跃,然后走进嘉宾中,眨眼、抖毛、挠痒,令全场数百位嘉宾近距离观赏到中国传统舞狮文化的魅力。本周四晚,亚洲新西兰基金会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在奥克兰战争博物馆隆重举行。 亚洲新西兰基金会主席Philip Burdon回顾了过去20年来新西兰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随着越来越多亚洲族裔,特别是华人和印度人的到来,新西兰已从过去由欧洲后裔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国家转为多元文化社会。 “亚裔族群不再是站在外面透过一扇窗子往里张望主流社会。”Philip说。基金会从教育、媒体、商业等多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卓有成效地提高新西兰社会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度。但他指出,要让亚裔族群和其他族群真正融入新西兰,仍然任重道远。 与Philip共同发起成立基金会的Don McKinnon爵士也指出,20年来基金会致力于帮助新西兰公众增加对亚洲的了解。每年举行的中华元宵灯节、印度Diwali(排灯节)等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效地增进了公众对不断变化中的亚洲的认识。 作为庆祝活动的一部分,基金会与新西兰航空公司(纽航)共同举办了与亚洲有关的短篇小说大赛。有300多位新西兰人投稿,评委从中选出了四篇入围。在庆祝活动上,纽航社区关系经理Knight Hou公布了短篇小说奖得主,Heidi North-Dailey的作品“When I realised it was you”(当我意识到是你)获得大奖。 Heidi告诉本报记者,她曾于2004年到中国贵州教英语。在上海旅行时,外滩的繁华和弄堂的古老给她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她在一个街头小摊买东西时多给了几毛钱,摊主一路飞跑来找钱,让她非常感动。听说基金会举办小说大赛后,她回想起十年前的经历,以上海为背景写下了一个简短而回味无穷的爱情故事。 多年来,基金会帮助很多艺术家、作家、记者、教师、商业人士到亚洲各地旅行、工作或生活。Lynda Chanwai-Earle就是其中之一。她现在供职于Radio New Zealand,制作一个关于少数族裔的节目“Voices”(声音)。早在1996年,基金会支持她作为艺术家和作家参加国际艺术展,并促成她的处女作“Ka-Shue”(Letters Home家书)的出版。这本书追溯了她的母亲在20世纪30年代从中国广东来到新西兰的故事。当时在新西兰工作的华人向政府申请,允许他们的妻儿离开战火纷飞的中国来新西兰与家人团聚。Lynda后来到中国北京、上海,以及东南亚等多地旅行和采访。她认为基金会支持数百位新西兰记者到亚洲访问有效地促进了新西兰主流媒体更加关注亚洲事务。 满头白发的华人历史学家James Ng也参加了基金会的工作。他在5岁时就随母亲从中国来到新西兰。二战后,新西兰政府放松了对华人移民的政策,他们得以留在这里,James已成为一名医生和著名学者。他表示,基金会关于“相互理解、公正、信任”等的理念非常有价值,帮助新西兰在亚洲各国树立了友好的形象。 ZESPRI纽西兰奇异果公司协助举办了此次庆祝活动。其首席执行官Lain Jager告诉本报记者,新西兰年产35万吨奇异果,其中5万吨销往中国。再过5年,出口中国的新西兰奇异果将达到10万吨。 他分析说,中国越来越多的中产消费者有能力购买高端进口水果,他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质量非常关心,而新西兰水果在中国消费者中享有很高声望。 “新西兰有得天独厚的水土阳光,我们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也保证了水果的品质。”Lain说。“与中国这样的亚洲消费大国建立联系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