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习惯中,思维习惯是最难培养和改变的,但却是最重要的。孩子的思维习惯很大程度来源于照顾他的人,父母为最直接来源。所有,了解父母的思维习惯,可以分析孩子的成长方向、所需要的帮助和应该避免的问题。父母如果想帮助孩子,首先要了解自己有什么、缺什么、需要什么和避免什么。 女儿的高中是一所私立的IB高中。高中是做最后三年的学习。因为进这个高中的大部分学生都有去海外读大学的愿望,所以学校的风气在平和的新西兰独树一帜。学校也是在各个方面尽量帮助学生和家长,比如学校设有专门帮助学生申请大学的咨询顾问。所以女儿在申请英国的大学过程中,学校的老师都在战略上给予指导,我并不需要操什么心。加上我本身也忙于工作,所以我对她的申请也就只是一知半解。只有在女儿自己想和妈妈说的时候,我才能知道更多她的情况。 说起女儿的面试,还有一段插曲。自从她递交了英国大学的申请之后,我们收到了几封来自英国大学的信,因为女儿刚到16岁,所以大学提出我们一定要在英国有「监护人」才能让她就读。我们在英国举目无亲,哪里去找什么「监护人」啊。所以,我们看到这样的信,就实话实说地告诉大学我们找不到「监护人」。十一月,女儿收到了牛津大学的面试通知。信中邀请她去伦敦面试,并说她到了牛津大学之后,大学会照顾她。但是面试的时间刚好是IB的期末考试时间,去英国肯定是去不了的。女儿自己和牛津大学以及学校说明了情况。牛津大学校方经过研究决定让女儿在奥克兰的学校,通过网上视频进行面试。 面试前,女儿在紧张的学习之中,抽出时间,对面试进行准备。由于女儿申请就读牛津大学的专业是PPE,即政治、哲学和经济专业,所以她准备的面试范围很宽,涵盖了政治、经济和哲学三个方面。准备的问题有你最尊敬的政治家是哪一位及原因分析;新西兰政体的特点;最欣赏的哲学家是哪位?儒家的哲学「性相近、习相远」的分析和理解;经济学包括「经济的发展」,分析一位知名的经济学家的理论等等。政治和哲学并没有列在新西兰中小学的教学大纲内,但是女儿从小和一个酷爱哲学的妈妈长大,同时从小学一年级养成的对全球时事的及时接受、分析、分享和推断的能力,应该能让她对这两个方面的面试应答如流,难点应该是经济学,因为女儿在高中没有选修经济学的课程,平常我们对经济方面的话题也没有特别的关注。当我提出自己的疑虑时,女儿却轻轻一笑,说「mum,don't worry.You for got I have been reading the Economist magazine.」女儿说「妈妈,别著急了。你忘了我一直在读《经济学家》这本杂志了?」我一下子想起来,是啊,女儿真是有先见之明啊!这样我就没什么可操心的了。 【本栏作者李军(Lydia Li):新西兰作家协会(NZSA)正式会员,著名实战亲子关系专家,著有畅销书《孩子全错就对了》和《我送女儿进常春籐》。荔枝FM以及iTunes Podcast可以收听/下载作者的“常春籐之路-亲子大讲堂”电台节目。欢迎加入微信上全球最大的“亲子教育”平台,微信号:nzlearn。作者新浪微博:@常春籐之路www.weibo.com/lydiali】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