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潮流速报(新西兰特产网) www.XinXiLan.Tech 用心提供新西兰的各种资讯,想要我们帮您找什么,点这里告诉我们!

新西兰特产:旅游景点,移民+留学,新西兰蜂蜜,奶粉,红酒和保健品

当前位置: 新西兰特产 > 新闻 >

新西兰历史和我们——一个留学生的独白

时间:2014-08-16 00:00来源:新西兰 先驱报 作者:New Zealand 点击: N
受到齐为群同学的邀约,给云乡半亩塘贡献一篇巴掌文,作为长期以自家私派自居的自费生的我,受宠若惊。思来想去也不知道什么主题比较合适。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
  受到齐为群同学的邀约,给“云乡半亩塘”贡献一篇巴掌文,作为长期以“自家私派”自居的自费生的我,受宠若惊。思来想去也不知道什么主题比较合适。“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说的是极好的,因为长期“在路上”,我都基本没有时间去思索。

  我的家乡
  我出生在浙江舟山,我国第一个以群岛建立地级市的地方,有时候看其他海边城市以“岛城”自居,心里总不免要调侃一番,心想:你们那些地方最多算个半岛,舟山和三沙才算真正的岛屿城市。或许天生就是“岛民”,很久之前就对新西兰这个岛国充满了好感:大风、海浪、海滩等等,此间的一切我都很习以为常,甚至没有任何所谓的适应阶段。来到这里后,让原先在国内奔命于各个海边城市工作的我渐失了“在路上”的感觉,每天除了在实验室做课题就是回到温馨的小窝吃饭睡觉,思考又渐渐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

  一本书
  虽然做课题的压力很大,浮生偷得半日闲的时候,我总会去浏览各种书籍。某日,在奥克兰市立图书馆看到赵柏田先生写的《帝国的迷津》,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也许因为赵柏田先生是浙江宁波人,半个老乡的身份颇得我的好感。好感之余,发现一个学者,能把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用带有诗意的散文和故事描述,并不带任何说教的沉重,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对于家乡的历史,基本来自于小学的乡土文化课,所知并不透彻,且作为一个理工科学生,也难以雕琢这样的文化盛宴。或许这也是很多我们中国学生的缺陷,近年来一些专家和有关部门探索高中教育文理不分科,是十分必要的。
  尤其是历史,作为伴随一个地区和民族永存的故事,应当被永久地继承。前阵子,新西兰有人提出要将国旗上的“米字”去掉,在我看来这或许并不是一种所谓独立自主的标志,反而可能对继承文化传统有害。“米字”代表来自英国的文化,而且随著之前下辖各海外领的独立早已丧失殖民色彩,南十字星代表太平洋本土传统,有机结合才有今天和谐的新西兰。历史不会因为人们不想继承而被抹去,也不会出于暂时的政治需要而真正被改写。我们中国人,一个血缘认同感比较强的民族,作为其中的一员,记住历史和明晰自己的历史责任是我们的义务。

  过往
  我的家乡,虽然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但是因为长期寂静在海洋里,知者甚少,但是发生于清朝中后期的鸦片战争将我的家乡永久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我也无法用我的语言描述当时学习这段历史时候的心情,多数陈述性的语言已经被我遗忘,但是我牢牢记住了这样一段场景:1840年,定海知县姚怀祥面对气势汹汹的英军,虽孤立无援,义正言辞道“我为守土官,当示无畏!”,后因兵败自刎殉国。这也是我有深厚故土情节的部分原因。
  除此之外,再来谈谈近现代我国的留学史。在我看来,除去共和国成立后的规模较小的留学苏联等,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大致应该有四波留学高潮:晚清“洋务运动”时期,民国初期,民国中后期,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至今。前三波留学生中有不少人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詹天祐、冯如、严复、唐绍仪、梁思成、季羡林、李政道、钱学森等等。动荡年代里,他们为我们民族的复兴和转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为第四波留学高潮的我们是十分幸运的,但是历史和社会的责任是不会改变的。我们不能否认,在国内仍有很多比我们出色的学生,可是他们并没有得到跟我们同等的教育机会。虽然国内有公派留学项目,但也不可否认无法遍及所有有条件和有资格留学的同学。且不论能否留学他国,即便有机会在国内继续深造,有些同学依然因为种种原因而放弃了机会。我们的机会来自于他们的让予,而不全因为我们的优秀。我依稀记得大四那一年,班上有几位学习成绩出色的同学,为了可以养家而放弃考研或者保研。作为自费留学生,也具有同样的责任和义务,若不是因为祖国的改革开放给予了我们父辈们先致富的机会,我们依然没有现在的物质条件来满足留学所需,所以我们自费留学生的机会依然以牺牲其他社会成员的资源占有为代价。
  我们十分幸福,也需要去感恩,不论未来身处何处。西方社会的社会契约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能继续深造就是我们和我们民族的契约,这份契约注定了我们必须为同胞的福祉而努力。


  一点自白
  我大体属于一个比较不知天高地厚的“岛民”,很多时候不吐不快,文中的那些个想法,早在数年前就有了。大概是因为看到国内某个论坛上的一个讨论帖之后形成的想法,该帖讨论了少数公派留学生滞留不归的问题。有些人可能因为目前国内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原因而不愿意回国,但是我认为,正因为有这些因素的存在,我们才更有义务为改变这些而努力。同样的,目前很多国内的高校毕业生,为了能有更好的工作生活条件竭尽全力走向大城市,中小城市的生存发展空间被严重掠夺。安土重迁的情愫或许已经老去,但是家乡和民族的烙印会伴随我们终生,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众多的今天,这份情感纽带还是值得提倡的。给文章取题目时候纠结了很久,到底是“我们和历史”还是“历史和我们”更好,后来觉得正因为历史才造就了我们,也成就了我们,出于客观为先的精神,那就叫“历史和我们”吧。
(责任编辑:纽西兰特产网)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