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学校和其他地方受欺负是一件很让父母感到棘手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最关心问题就是如和让孩子以后不被欺负,解决的方法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常用的方法有:找老师,找对方的父母理论,直接找那个欺负人的孩子去谈,教孩子如何自卫等等。 以上这些方法在有的时候确实有一些效果,但是这些方法没有从更深层次来思考这个现象。昨天,妈妈去幼儿园接二娃时,与一个韩国妈妈聊天中发现,她的女儿总是被几个白人小女孩欺负,欺负的方式就是用手来掐这个小女孩的手背,这个韩国妈妈去找老师谈过好几次了,老师也承诺:再发现这种情况一定制止。我个人因为很瞭解新西兰老师的职业素养,所以也相信老师会做到的。但是,即使老师发现后制止了这种行为,还是不一定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作为老师也不能处罚犯错的孩子,孩子如果趁著老师没注意,又继续干这种事,我们又该如何呢?我们的解决办法在哪里呢? Schwartz,Dodge,Pettit,&Bates在90年代曾经做过一个研究,他们发现:被欺负的孩子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这些特性包括; 1)懦弱–面对一些困难经常採取退缩的方式回应,不敢正视困难,不敢用积极的方法来面对困难。 2)感情用事–有的孩子面对一些小事经常採取过激的方式来表达,例如:被别人踩了一下脚,就哇哇大哭;被别人碰一下,就表现出十分生气的样子。 具有这两种特性的孩子就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这种现象是一种恶性循环,即孩子越是有这种特性,别人越欺负他,别人越欺负他,被欺负孩子的这种特性就表现得越明显… 当然除了性格上的问题,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导致孩子容易被其他孩子欺负,例如身体弱小、孤僻等。找到孩子被欺负的原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採取行动了,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冷静,不要感情用事,这是送给孩子最强大而有力的工具。如果我们採取行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洩自身的愤怒,那就失去了行动的真正意义,有时可能让事情变得越来越遭。老实说,外部的环境大部分时候都不受我们控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改变别人孩子的行为(况且你还没有管这个孩子的权利),不如让自己的孩子更强大,我这里所的强大并不是通过习武得来的,这里的强大是一个人内心的强大。 当孩子不再懦弱,当孩子受到别人的欺负后敢于寻求外界的帮助(如父母、老师、同学等),那么他的内心就会强大;当孩子学会合理地表达情感,不再对一些小事反应过激,那么他的内心就会强大。这些才是我们作为父母应该教给孩子的,相信只要我们拿出学习功课十分之一的时间来学习社交技巧,孩子就会在这个方面有所长进,孩子将来在这方面获得的回报会远远高过学业方面的学习。这些是我要告诉那个韩国妈妈的,同时也是我今后需要更加努力的一个方面。 就在我刚写完这篇博客的时候,妈妈接二娃回来说:二娃在幼儿园告诉一个刚来的韩国孩子如何玩幼儿园的电脑,后来老师说到时间了,这个孩子突然向二娃扑过去,就这样二娃被这个小朋友无缘无故地在脖子上抠了两个深深的血坑,幼儿园的所有老师都向二娃妈解释这件事,老师都说二娃很善良,平时与其他孩子相处很好,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孩子有这样的行为。作为父亲的我自然心疼,但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韩国孩子其实很可怜,因为他不知道用其他更合适的方式表达他的情绪。令我高兴的是二娃回来后说:“他(那个韩国孩子)刚来,不知道规则,老师还和他爸爸谈话了。” 孩子原谅他人了,这比什么都重要,我还有什么需要做的吗?我认为没有了。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