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奥克兰不久,外子也换了手机,跨入了“微信时代”,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收发微信。早春天亮得晚,一觉醒来发现床头蓝光荧荧,被他吓了一大跳。又不久,他也给我换了手机,理由是“你是搞媒体的,实在应该有微信,实在太方便了。” 的确,微信不但方便,而且神奇。 微信创造了亲密互动的纽带,低廉的费用以及操作的便捷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和好友们分享各种资讯,分享交流每一刻的心情。一段语音信息,一张图片,邀请多人群聊,组建一个自己的圈子,一起倾诉、分享感受和思想。群聊的时候甚至可以将通讯录、QQ好友和微博好友聚在一起,更多的人从陌生变成朋友,以某人为中心的交际圈就像是“六度空间”理论所说的那样扩散链接,在这个庞大的交互的圈子里,可以找到更多与自己有关系的人群。 然而对微信的过分依赖也暴露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日前一好友发给我一段文字:“世界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作者说:“现在离婚比婚外情更可怕的原因是手机!跟很多朋友在一起吃饭聊天,,对方都在不停的微信、语音、自拍、刷屏,心不在焉!不由得悲从心生,看别人不停的摆弄手机,自己也就得玩,否则气氛尷尬无比。 回到家里,夫妻之间懒得交流,懒得倾听,各自忙著玩手机,所以我很认同下面这段话:百年前躺著吸鸦片,百年后躺著玩手机,姿态有惊人的相似……似乎离了手机就是与世隔绝一般的孤独。” 提起微信,人们就会想起开机时那个引人遐想的画面——一个蓝色的孤独的星球和一个渺小的面对星球的孤独背影。不少人说,那个庞大的星球与渺小身影的画面,表现了人类孤独的内心。当人们面对世界时,可以联起手来,共同行动,但面对自己内心时,孤独就变得无法超越。一个建立群落,促进交流的软件,却选取了这样一个表现孤独的画面,也许恰好说明了人们对战胜孤独的心灵渴求。 百多年来,人类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人心的需求亙古不变:自始祖亚当犯罪被上帝逐出伊甸园,孤独和彷徨就成为人类永恆的话题,是对失落了灵魂家园的永远的追忆与渴求。是世间一切物质所无法满足的。现代人可以随意嘲笑百多年前那些烟榻横卧吞云吐雾的癮君子,却很难解释自己也深陷“手机癮”而不可自拔的缘由——内心孤独和对孤独的恐惧是一样的。 就如同火种,能带给人类温暖,也能毁灭家园和生命。我们不应该将成癮行为归咎于手机。以我自己为例,新鲜了一阵以后,就形成了习惯,每天一早看微信,瀏览新闻、信息,处理工作;晚上休息时间,看看亲友的帖子并评论、回帖,偶尔也晒晒自拍,娱乐一下。享受手机的便利而又不受其辖制,自然乐在其中。 更进一步,谈到战胜孤独,那是一道何止百年的命题。人生在世,孤独无处不在。《圣经马太福音》里记载了耶穌的一段话:“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信耶穌的人,心中没有孤独。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