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嘉:你好! 上周来信说你们已经在奥克兰安顿下来,这让全家都很舒心。今天接到你的信,字字句句又换成了忧虑的颜色:安妮在新西兰的学校和美国比,放羊的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你问我怎麽办,我想来想去,隐隐觉得,这个事儿追问的似乎不仅仅是如何应对孩子学业的问题。 但凡一件事物的存在必有其存在的道理。之所以国内的应试环境充满着“火药味”,最根本的无非就是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稀缺这个原因。考试是筛选孩子智商和勤劳程度最公平,也是最简便的程序。此刻,这样的“考试文化”在你那里虽已不复存在,而你却延续着以往在国内的惯性思维:不拿考试压着,孩子们成天傻玩儿,能学着什麽呀? 此外,我也在想,习惯了考试人生的我们,看到孩子的双手被从考试这条生产线上解放出来,迷失的惶恐便随之而来,这也的确很顺理成章。细想想,这哪里只是小孩子所独有的,对於我们自己,其实也一样会面对这样的问题。 昨天林雨来我这里聊了两个钟头,她目前的处境和安妮学业的失控似乎有神似之处。因为生活条件的宽裕她辞掉了工作,经过了短暂的放松之後,蓦然发现自己更是习惯於被工作驱使的生活。没有了生活的压力,竟有身心无处安放的感觉。看到这些,我不禁有些疑惑:我们一贯崇尚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难道是生活所迫的产物,而不是个不折不扣的美德吗?我自知,这样的假设会很冒险,不一定会被大多数人认同,特别是从艰苦环境中过来的,咱们父母那辈儿人。 你说你很认同“考试文化”带来的好处。不错,考试使孩子们高效地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能,但我说,这只是叶子光亮的正面。如果你对安妮的人生期望不仅仅只是有碗可以果腹的饭的话,那麽我便有了展现叶子背面的可能性,那里是走向分明的叶脉。 不知你发现没有,但凡那些真正获得巨大成就者,不但不是那些生活上手疾眼快的“小蜜蜂”,其中的很多人反倒是那些要麽在物质上,要麽在精神上均处在从容状态的悠闲人士。这说明,人在充分拥有闲暇的情况下,才更有可能具备深深思考的能力。在我看来,很多时候,心灵的冬眠看似无为,事实上却是在聚集巨大的能量。为聆听林中的鸟鸣,能够从忙碌的人群中走出来的那个人,一定有着某种与众不同的品质。他不会因为一担稻谷没能卖出最高的价钱而焦虑,也不会去无休止地攀爬所有他眼前的台阶。这种品质让他呈献给人们的是成熟的态度、优雅的举止。在此期间,他不会放弃的一定是其所追求的专属於他的那件事情。 然而,在这个对蜜蜂的辛勤劳动处处称道的社会,人们无法想像,你为什麽不着急把树上的樱桃运到集市上去卖掉,而是卸下背篓,热衷於品嚐山间的一缕清泉。为生活增添安宁的沉思之美的举动,正随着人们日复一日的匆忙行踪而渐渐远去。而我觉得,恰是这份安宁,才是促使孩子们成就人生的所需。 以上的话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但却被身边无数的例子所印证。成功不是急功近利快步行走的叠加,更不会对你考试前局促不安的祈祷大发善心。自行车的链条上得过紧,或是车蹬得过猛,扶把的手越是僵硬,最终并不见得会得到令人满意的速度。相反,孩子们若是在更宽松的环境下进食那些科学的珍馐,留在人生考卷上的才会是真正的佳酿。你可千万不要以为我说这些话是在宽你的心,这可是你的老姐四十不惑的重要所得。 再叙! 姐姐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