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嘉: 你好!来信说,你很着急在新西兰竟然找不到一家给孩子辅导功课的“龙文学校”,很奇怪那里的家长为什麽那麽不把孩子的功课当回事儿。你现在的样子,让我想起一个笑话:一个人开车逆行,却在奇怪为什麽所有人都在逆行。 这次去澳大利亚小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中学生没有死记硬背的习惯,所做的科技实验,质朴而充满想像。这让我的记忆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在北京市少年宫航模组的经历。当年汪耆年老师指导我们观察蜻蜓的翅膀,放大镜下,我们看到了和之前的料想完全不同的情况。接下来就是汪老师仿生学、流体力学的教学和实践。想起这些,我还真有点糊涂了,进入了新世纪,我们的教育不是在进步,而彷佛是在倒退,或因教育产业化、或因竞争白热化的种种观点,从寓教於乐滑向纸上谈兵、唯分数论,而且支撑这种倒退的恰恰是我们这些成人真心实意的迎合。这里,给你说个我上周的经历,你就会体到此言不虚。 琳达中考结束了,我想趁着高一不忙,让她去少年宫科技组找个课题做做。少年宫最东头的两个院子,二十多年了,模样一点都没有变。我边兴奋地让琳达给我拍照,记录下这次故地重游,边给她介绍:“这是你妈我高中时代搞科研的地方。外院儿是航海、生物组;里院儿是航空、地质组;中间的礼堂是文学组。”“当时我们用的可都是日本进口的遥控器,一千多块一台呢!知道80年代一千块相当於现在多少钱吗……”说话间,那扇久违的航模组房间的大门居然开了,跑出了好几个手舞足蹈的小不点儿,说是下课了。我拉着琳达,深情地把头探进教室,刚想给琳达显摆一下我们当年“高端洋气上档次”的科技活动,只听得屋角老师冷冷的一句话甩到了我的热脸上:“考试呢,家长不让进!”斜眼一看,敢情老师在利用课间检查孩子们背英语单词呢!红着脸回头一望,这才发现院子里有十来个家长坐在台阶上,都是等孩子上课的,正瞅着我呢。琳达嘲笑我自我“错觉”良好:“哪有传说中的航模组呀?这不是英语补习班儿吗?”别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後来,我们在外院儿还真找着航模组了!进屋和二十多岁的老师聊二十多年前的往事:什麽那时的科技活动对孩子们分文不取啦,高三还来活动的孩子有的是啦,听得小老师目瞪口呆。末了我把琳达向老师举荐,老师笑答:“您这还真是老黄历了,这儿都多少年不收高中生了。”要不是老师点拨,还真没注意。可不,在眼皮子底下晃的,还真是些连鼻涕都擦不利落的小不点儿!不死心,到管理组接着打听。负责报名老师的回答几近嘲笑:“高中生都奔高考呢,哪有家长还往这儿送的,像您这样儿的还真不多。”说得我像不走正道似的,脸再次不受控制地红了。琳达同情地挽着我:“妈,不行我陪您挨屋看看,没准儿哪儿能翻出点儿您年轻时候的旧梦呢!”看着往日我们曾经试飞、试航的小院子里坐满了等孩子们的家长,自觉也没什麽再寻找的必要。一向自我感觉良好的我,刹那间,却变成了那个逆行的车手。 最近听说少年宫要搬家了,报上说,新家会更先进,更宽敞,但不知里面的思想、里面的人们会不会也换换面貌。 你看,我在国内,想追追西方人教育的时髦是多麽困难,而你在国外,却到处打听“龙文学校”在哪儿。想来,你我在不同的地方却都闯入了逆行,这是什麽道理? 再叙! 姐姐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