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化武事件对美、新关系带来考验 上月21日,叙利亚境内发生化学武器攻击平民事件,引起全球关注。美国政府认为这一事件是叙政府所为,已经触动了奥巴马设下的底线,因此迅即调动地中海舰队,准备对叙利亚政府军进行定点打击。传统盟友英国等也表示全力支持。 事发当初,当新西兰政府被问到,是否会出兵参与这场军事行动的时候,约翰基总理的回答是,我们还没有收到美国的邀请。之後,由於事态的发展,本国政府表示,新西兰在道义上支持美国的军事打击。再後来,由於美国一直没有公布它所说的证据,本国政府又表示,这个问题应该通过联合国来解决。 不过,最近的消息是,由於俄罗斯表示,可以在联合国监督下,彻底清除叙利亚的化学武器库。对此,新西兰政府表示,这是个值得尝试的提议。约翰基总理说:“但必须快速完成,必须做得彻底,必须终结叙利亚的化学武器。” 事实远未明确 支持对野蛮行为的惩罚是应该的。但就叙利亚化武事件来看,问题并没有那麽简单。这也许就是本国政府态度不断微调的根本原因。那麽,事实到底是什麽呢? 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有人在叙利亚首都郊区对平民使用了沙林毒气,造成数百人死亡。但到底是谁使用了化学武器,并没有最後的结论。美国政府称,他们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证明化武攻击是叙利亚政府所为。但令人困惑的是,在事发一个多月之後,美国政府仍然没有公布他们所掌握的“充足证据”。 与此同时,俄罗斯则称,他们也通过叙利亚政府掌握着“充分的证据”,证明此次事件乃反对派所为,目的在於促使美国出手,一劳永逸地清除阿萨德政府。俄罗斯进一步强调称,通过武力推翻一国政府违反联合国关於主权国家的国际公约。 俄罗斯方面称,由於反对派控制的西北重镇阿勒颇地区与美国盟友土耳其接壤,反对派通过这个边界获得化学武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另外国际上支持叙利亚反对派的人士也可通过土耳其进入叙利亚(新西兰华裔公民Weiming Chen曾从土耳其轻易进入反对派大本营)。 就此大致可以这样说,到目前为止,关於谁在大马士革郊区对平民使用了违禁化武,还是一个未知数。尽管双方都称掌握着“充分的证据”,但谁都拿不出不可辨驳的证据。新西兰只能在道义上支持对野蛮行为的打击。 化武攻击的几种猜测 鉴於问题仍然悬而未决,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赞成美国打击和反对美国打击的双方不能给出确凿和有效的证据,那麽,应当从已知的事实和条件上来分析叙政府使用化武的可能性。 一种观点认为,阿萨德政府没有理由使用化武。原因是,近期政府军攻城略地,节节胜利,处於优势地位,不但攻克了西南部的霍姆斯市,而且正准备进攻西北部反对派的大本营阿勒颇市。 更重要的是,阿萨德凭什麽可以挑战美国定下的底线?奥巴马曾在去年表态说,使用化武是美国介入的“红线”。因此,此种观点质疑,叙利亚政府为什麽要采取自我毁灭的行动呢?这不符合逻辑。 不过,反对的观点认为,虽然触动美国的底线属高风险的举动,但考虑到金融危机给美国带来的打击,采取边缘政策可以测试美国的决心。另一方面,由於俄罗斯的强烈支持,美国的行动可能会造成大规模的地区冲突,进而触发世界大战。这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希望看到的结果。 此种观点认为,阿萨德政府正是利用了这个判断,也算是一种不要命的赌博。 美国的动机受质疑 根据《货币战争》一书的作者宋鸿兵一贯的观点,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事行动,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通过战争获得经济利益。宋鸿兵认为,科索沃战争是为了打压刚刚出台的欧元。欧元出台时对美元的汇率是一欧元对一点一二美元,战後刚好相反,一美元对一点一二欧元。当然,美国及其盟国的理由是,避免人道主义灾难。 同样,尽管美国人认为打击伊拉克的理由是摧毁萨达姆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他认为,海湾战争造成西亚动荡,投资撤出,美国由於几乎垄断该地区的原油,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回报。虽然最终没能找到这种武器,但美国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则是推翻卡扎菲的独裁统治,在利比亚建立民主政府。 此次宣称打击叙利亚政府也属同理。根据宋鸿兵的观察,“奥巴马一宣布美国准备动武,叙利亚的局势骤然紧张,美国10年国债收益率从2.9%下跌到2.75%。这表明全球资金为了避险再度大规模买入了美国国债。5月以来几近失控的收益率飙升缓解了,几艘军舰走一圈的效果,顶得上4个月3400亿美元的购债总量!38万亿债券,19万亿股票和441万亿的利率掉期市场得救了!无论怎样的前景,华尔街都已经获利了!” 使用化武的确已经违反了国际公约,必须受到应有惩罚,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有观点质疑说,当初卡扎菲、萨达姆并没有使用违禁武器,为什麽美国照打不误呢?这说明使用化武而触及底线只是美国不便说明的原因之一。 根据英文先驱报专栏作者戴尔(Gywnne Dyer)的研究,美国当年(1980-1988)甚至“帮助萨达姆计划对伊朗战壕的毒气攻击,而中央情报局後来却试图把萨达姆对库尔德人的这个罪责安到伊朗人的头上。”另一众所周知的事实是,1994年,非洲中部小国卢旺达曾经爆发种族冲突,在一百天的时间里里,有一百万左右的人被相互杀害,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百分之20。无疑,那是当代世界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但整个世界除了口头上的谴责之外,没有谁前去干预。那是为什麽? 又比如,1990年代发生的索马里内战。虽然美国曾在联合国的授权下出兵干预,但当全世界看到一个美国士兵被索马里游击队打死,并用绳子拖着在大街上取乐的时候,美国立即停止了军事干预。相比之下,美国在伊拉克阵亡的士兵人数接近五千人,可还是坚持了十年。这又是为什麽? 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基石 新西兰曾因反对美国的伊拉克战争而受到後者的怠慢。美国与澳大利有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根本不理睬新西兰的要求。表面看来,新西兰受到了损失。但在随後召开的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会议上,前总理克拉克把外交和国家利益发挥到了极致。 在会议开始的前一天,克拉克与传统友邦新加坡和智利达成扩大三边贸易关系的协议。第二天,又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谈,敲定两国业已启动的自由贸易谈判。接着还与印尼和马来西亚达成贸易意向。与泰国的自由贸易谈判也全面启动。 由於新西兰的活跃和所取得的成功,更由於中国在本次会议中的全面出击,美国放下了身段。“中国的步伐如此之快,以致於使美国感到担心,它们担心中国将替代他们,成为亚太地区的霸主。”“出於这种考虑,布什先生甚至取消了一次与政府领导的会议,转而参加官方商业顾问团的活动。” 英文先驱报报道说,“率领美国商业代表团参加本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年会的美国商会主席多纳胡厄(Tom Donohue)与克拉克总理进行了会谈。他後来对本次会议执行总裁高级会议说,他正在努力促成与新西兰的自由贸易协定。” 美国国防部长鲍威尔在随後的来访中连用三个“非常”来形容新西兰这个“好朋友”("very very very good friend”)。 可见,国不在大,有智则胜。新西兰作为一个独立的小国,如果能够把握好与大国和国际组织间的利害关系,巧妙利用自己的杠杆作用,那麽,她一定能够时时处於不败之地。 本国在叙利亚并无直接的国家利益。鉴於外部干预在伊拉克和利比亚所造成的混乱状况,参与或赞同美国对叙利亚的军事打击需要记取西方干预的前车之鉴。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