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潮流速报(新西兰特产网) www.XinXiLan.Tech 用心提供新西兰的各种资讯,想要我们帮您找什么,点这里告诉我们!

新西兰特产:旅游景点,移民+留学,新西兰蜂蜜,奶粉,红酒和保健品

当前位置: 新西兰特产 > 新闻 >

新西兰面对大学的专业选择,中学生该有的心态和准备

时间:2013-08-10 00:00来源:新西兰 先驱报 作者:New Zealand 点击: N
  选什麽专业好?越来越难回答的问题!
  又到了纽西兰中学毕业生申请大学、选择专业的关键时刻,偏英国式的高教体系,纽西兰学生在进大一之前就得选择未来的就业大方向,坦白说,在这个阶段就要精准掌握自己的发展潜能、兴趣和适性方向,具备这种能力和条件的中学生并不多。
  以奥克兰大学为例,其本科设有人文学院(文学士、宗教学士)、商学院(商务和与资讯管理学士、商务学士、资产管理学士)、艺术和设计学院(建筑学学士、舞蹈学学士、美术学学士、音乐学士、市政规划学士)、教育学院(教育学学士、公共事业学士、社会服务工作学士、体育学士)、工程学院(工程学学士或荣誉学士)、法学院(法律学士)、医学院(健康科学学士、临床医学与外科学士、护理学学士、药剂学学士)、理学院(生物医学理学士、电脑专业理学士、体育及运动科学理学士、视力验光学学士,其他如生物技术、资讯技术、医学物理、影像技术、光电子学等专业学士);双修学院则管理包括工程类双学士、非工程类双学士之课程;医学院之「临床医学与外科学士」在升大二时才录取学生。学生在大一时专业课程的分流已经非常明确,选择回头或改变专业时,难免导致教育资源和学生青春时光的浪费。纽西兰的就业市场呈现出选择性小、学非所用的窘境,高等教育的规划是否该调整了?
  与美国大学的本科体系相较,美国中学毕业生选择专业的困扰较小,他们在大一时皆为共同的通识课程,通常到了大学二年级下学期才开始修习一些专业课程,大一时根本未选定专业的学生得到了一个较为正面的称谓──考察生(Exploratory)。美国宾州州立大学80%的大一学生表示对自己未来的专业不确定,选定专业者有50%打算换专业。美国教育部的统计显示,从2001年到2011年的10年之隔,大学生为了在未来充满变数的就业市场中增加胜算,双专业的学士学位增加了70%。选择什麽专业好?确实变成了越来越难回答的世界性问题!
  跨领域程度和自学力,职场竞争力的关键
  2013年6月27日《先驱报》D2版刊登了叶檀先生撰稿的《毕业找不到工作将成国际惯例》,引用的是发生於中国的最新资料,其结论却不是危言耸听。
  美国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的互动向来比全球任何地方都具有指标性,虽然大学本科教育仅能提供一个基础的、通才的教育,虽然它的职业培训功能已经日趋式微,为了维护高等教育的目的和价值,2010年当年,美国的高校还是向教育部上报了大约1500种专业课程,其中像国土安全、全球研究、数位法医、农业生态等新学科更是前所未闻。
  将来您的孩子凭什麽找到工作?哈佛大学Tony Wagner的名言是最贴切的答案,他指出,世界已经不再在乎你知道什麽,而只是在乎「你能用你的知识做什麽」。新的工作不断地被创造发明出来,新的工具不断地派上用场,雇主已经不再以为「学士学位」和「胜任工作」能够画上等号。在同业竞争和成本攀升的情况下,雇主越来越没有意愿和耐心去从头培训新进员工。雇主唯一在乎的是「你能立即为公司创造附加价值吗?」
  大势所趋,更加突显出大学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己要特别努力的是提升跨领域程度和自学能力。不要指望仰赖老师所教的东西你就足以能够与人一较长短,胜出者总是属於多一点智慧和作为者。

  以全新的、与时俱进的思维
    面对未来的职场态势
  纽约州立大学「学业指导部」的主任Mary Beth Collier告诉学生:「从幼儿园起,你们就一直在修同样的六门课。如果你不确定你的专业,你就不要期待,在这里修同样的课就能想清楚这个问题。」
  Collier女士的话中意涵是,如果要满足「美国研究」这门专业的课程要求,学生一定要修习「政治学」和「黑人研究」,而不是重复一遍高中时就该学的「美国历史」。
  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大学招生依然陷於文科、理科的迷思中,今天在纽西兰,如果我们仍然以从前自己上大学的理解和思维面对孩子的专业选择课题,那将是一个危险的错误。例如,「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已经被公认为职场成功的重要元素;美国新崛起的人力资源公司HireArt创始人Eleonora Sharef说:「至於求职者的技能,最让我吃惊的是他们的写作和语法实在太差了,就连大学毕业生也是如此。如果连最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对,那肯定是个大问题。」
  Sharef女士的最後一段话值得做为本文的收尾警语,面对大学的专业选择,我们绝不能「连最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对」,家长和孩子都要以全新的、与时俱进的思维面对未来的职场态势。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