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晚睛花名册,你会发现晚晴会员绝大部份出生在四、五十年代的解放前後,是共和国的同代或同龄人。他(她)们大都受过良好教育,毕业於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高中级人材。其中不乏享有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不乏有受过奖励的有功之臣等等。过去他们是国家建设的栋梁;如今他们是晚晴的根基,中新友谊的桥梁,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五年来,晚晴以服务为宗旨,遵循“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和老有所靠”的目标,宏扬中华文化,增进中新友谊,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参加走街游行,扩大晚晴影响。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和多元文化节游行,是汉密尔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活动,晚晴都积极参加,一次不拉。2008年一成立,晚晴就参加了当年的圣诞走街游,其气势其特式,一下震撼了当地观众,经评委评议,晚晴获得所有参游单位第一名。如今,晚晴己成为汉密尔顿家喻户晓的华人中老年组织。 近几年晚晴参加汉密尔顿一年一度的Indigo多元文化游和演出,在汉密尔顿也十分显眼,同样取得不孰的反响。二)不断推陈出新,提高演出水平。 晚晴的保留节目是太极功夫扇、太极拳和太极剑、西藏舞《我要去西藏》、《天路》和《吉祥颂》、高山族舞蹈《阿里山的姑娘》、新疆舞《掀起你的盖头来》和汉族舞蹈《欢乐腰鼓》等。几年来晚晴己几十场次参加各种演出,使古老的中华文化,传播到每个社区、每个单位、每个角落,使新中友谊之花散遍人间。 即将在庆祝晚晴成立五周年联欢会演出的扇子舞《谁不说俺家乡好》,就是会员们加班加点新创作的节目,这正是晚晴的活力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原因。 三)成立兴趣小组,满足各自爱好。 晚晴成立以来,先後组织过多个??兴趣小组,目前活动的有瓜菜种植组、电脑兴趣兴组、摄影组。为鼓励大家的摄影兴趣,晚晴还开展摄影作品比赛,提高了大家学好摄影的乐趣和积极性。 四)组织参观游览,了解风土人情。 五年来,晚晴己组织会员参观游览了许多地方,如搏物馆、毛利人活动中心、养老院、奥克兰、鲁托罗瓦、陶波湖、奶牛场和家族农庄等。目睹了新西兰天赐神功的奇妙美景和异国它乡的风土人情,加深了对这片热土的热爱。 五)坚持服务为本,助人分忧解难。 前不久,一位晚晴会员因突发心脏病去世,死者家属身边由於人手少,办理丧事有点困难。晚晴得知情况後,立即发紧急通知,号召大家尽量参加,并将那天本应组织的活动也取消了,去了五十多人为死者送行。平时,对因病因事自己不能解决的会员,晚晴都会伸出援手,给予帮助。 六)继承传统习俗,宏扬中华文化。 每年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晚晴都会组织庆祝活动,滚元宵、包粽子、烤月饼,一样不少,而且都是晚晴人自己动手制作。不变的美味,浓浓的情意,使老人身在异国,情系中华,古老的中华文化,是海外华人永不分离的纽带。 七)创建博客网站,丰富会员生活。 自晚睛博客开通以来,会员们投稿转贴的热情很高,内容非常广泛。有会员们自己写的诗词,通讯报道,人生感悟;有新中两国重大政策法规的修订、变更和实施以及人员往来;博客上的转贴,更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仅本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在博客上发表文稿已有二、三十人,反映晚晴各类活动的文稿已有十四篇被新西兰各家华人网站和报刊刊登,晚晴转贴的文章己有数百件。 八)加强语言教育,提高实用能力。 对晚晴中老年朋友,最大的不便是语言不通,自本届理事会成立以来,调整了英语教育的时间和内容,把原来松散的、不定期的学习方式,改为每周一次固定时间,学习内容以日常生活用语为主,循序渐进。执教老师由晚晴会长朱明元老师自己担当,朱会长工作繁忙,住家又远,出入很不方便。朱老师一心为大家服务的奉献精神,学员们都很敬佩。 回顾过去,晚晴团队由於受到八方支持,加上自身努力,五年来己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和发展;展望未来一定会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夕阳无限好,霞光更灿烂。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