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开心孩子与顽劣孩子之分,两者都是育儿方法不同而造成的。 ——新西兰早教专家岩恩.格瑞特 全国妇联於2010年三月发布了家教指导大纲,这可是开天辟地第一次,相关部门终於认识到要想和谐社会,造福中华民族,从成人入手太难,从孩子抓起最易。挽救孩子的最佳时机到了。 只是,家教再好,孩子到了入学年龄还是得去学校遭“削智”:未成年孩子每天五六点钟就起床,五六十人一个教室,写重复不断的弱智作业,上毫无用处的骗钱辅导班,晚上11点才上床……未成年人睡眠如此不足,生活内容如此单一,哪有好健康好情绪?想像力、创造性没了,兴趣爱好靠边站,从小累到老,人生苦难何时了,中华崛起何时到? 看看别的国家是怎麽做的吧。小荷上学期的成绩单有两项内容:智力级别和努力级别。智力级别用比较复杂的特殊符号标示,只有大人、还得是爱钻爱抠的大人才能大体弄读,孩子是不懂的,这麽做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力,假如孩子智力成绩不多好,孩子看不懂,不会心灵遭打击。另一项内容显示的是孩子的努力程度,是用A.B.C来标示的,老师写了很详尽的评语说明小荷都是如何努力的,为什麽各科都是perfect(优秀)。小荷的阅读能力很好,还不到七岁已达到八岁孩子的阅读水平。尽管小荷智力只是上乘并不超常,但这不妨碍小荷有幸福成功人生。努力胜过天资,肯努力就会有收获。 英联邦以及欧盟一律使用这样的教育评核标准。 只要有孩子的人都知道宝宝天生爱笑、爱人、好奇、好动,就是说,孩子天生就有幸福和成功的潜能,闹好了生个智力超常的孩子胜过比尔盖茨或者贝多芬,拿个诺贝尔奖什麽的都有可能,即使智力非超常,也完全做得到心态健康事业成功人生幸福,可是,为什麽咱们的学生越学越不懂事? 先生在奥大的学生考上了剑桥研究生,临行前来道谢,送给先生精美好茶两盒。先生单纯,当即要品茶,问学生,放杯子里多少茶,学生说:不知道。先生於是上楼问我。那学生已经二十四岁,英俊高大,很懂人事的样子,作为中国人,沏茶是最起码的小技,他居然不会?我对他的家教产生了浓厚兴趣,是怎样的妈妈教出了这样有智无能的孩子?他将来会有怎样的婚姻和社会前景?他妈妈不担心他未来的婚姻不幸福、妻子对他的无能不满意吗?无比好奇和担忧简直让我不得安宁。 还好,没几天,这学生的母亲主动来访,是位很健谈的女士,豪不掩饰她教子成功的自豪,并且对我的好奇“不打自招”:俺儿子有今天全是我照料得好,什麽都是我做,他什麽也不用动手,每天穿衣服都是我给他放到床头,颜色都是我给他搭配……笔者瞠目结舌。这孩子已经成型,多言於事无补,於是笔者禁口。另一位华人移民也同样如上一家那样财大气粗,赶上了致富当口发了大财,言必谈财富。这家大儿子已上大学,严重逆反,於是又生一女,期望生出个爹妈的小棉袄,女儿如今刚一岁,正是最佳教育时段,笔者很兴奋,多次邀请爸妈带孩子来家玩,几次接触下来,发现夫妻二人的育儿方法很偏颇,他们期望女儿成贵族,於是让刚刚一岁多的孩子处处要有“淑女”形象,衣服上不能有一点脏污、不能玩任何家庭用具……笔者直言相告:送最好的幼儿园和学校也没用,有钱又怎样?钱买不来幸福的,那孩子被你们教坏了,她将来会对你们全面逆反,而且她不会幸福的,除非你们立即改变育儿方法。 真的好遗憾,坏孩子都是家长和社会无意中“好心”教出来的。 西谚道:All work no play, Jack is a dumb boy.翻译成“只会工作不会玩,杰克变成了大傻蛋”不算多麽确切,不过也说出了原意。看看世上痴人有几多?跳楼的,失眠的,抑郁的,入娼的,杀母的,啃老的……如果说这些是骇人听闻,更加普遍的慢性自杀那才叫惊心:三十几岁就得慢性老年病,四十几岁就算老年就虚弱不堪。让西方人听了他不以为中国人疯了才怪。其实人到五十好年华才刚开始呢。据调查:在西方国家,自认最幸福的人是二十岁之前和六十岁之後的人。二十岁之前的人感觉幸福容易理解,七十岁之後的人幸福感这麽高则是因为人睿智了,懂自己了,懂生活了,有时间了,房贷还清了,孩子长大了,没生活压力了,於是过上了自由潇洒闲适的神仙时光。只是,这个年龄要想有美好人生,可是必须有健康为前提的,没了健康,别的一切全空谈。而国内教育体制恰恰在杀害孩子健康、尤其心理健康方面是罪魁元凶,怎不令人遗憾?怎不让做家长的痛心? 保护孩子尤其孩子的健康势在必行,与应试教育抗衡迫在眉梢,姥姥试出招数如下: 一是把孩子的分数当拉丁文,乾脆看不懂,不论多少都不在意。其实,用分数来评判一个学生的好坏真是世上最弱智的事。孩子正值发展期,就比如咱家後花园的柿子树,眼下果子又小又青,看起来一点没胃口,再等一两个月,果子就会变得大而艳,谁吃谁叫好。看果子都要用发展眼光,何况孩子。笔者一初中同学当时看来绝对不是好学生,上课偷看小说,下课跳舞唱歌,有空就用塑料绳织网兜、用棉线织袜子、用麻绳织渔网……她那双手和脑子从不闲着,她现在的成就超过了我们当时所有的同学,很可能她那动手能力、广泛兴趣和大量阅读造就了她如今的全面高质量人生。所以,什麽时候都不能给孩子下定论啊,哪怕分数差、家长被老师召见、家长会上挨批,都要坚定自信:俺孩子还在发展呢,将来究竟如何还说不准呢,咱走着瞧。 二是要保证孩子每天都有书看。孩子对什麽感兴趣就给他弄什麽书,孩子读得多了自有判断,只要家教妥当,别怕坏书教坏孩子。所谓看歪书坏了性情只发生在家教缺失的孩子身上。 三是智慧地对付弱智作业,《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作者尹建莉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模仿孩子的笔迹写作业,笔者认为这一方法是可行的,即保护了师生关系,又使孩子有时间做课外阅读以及拉二胡,是一个勇敢而有开拓性的好点子。大家也不妨试试:全体家长串联起来,共同抵制削智作业、罢写重复性作业。法不罚众,大家都这麽做,老师校长还能怎样?何况许多老师校长也是不满应试制度的。 四是每星期让孩子休息一天。据研究,学生在课堂上听讲只能学到5%的知识,其余95%都是无用功,真可惜啊。在此刘姥姥给出个“损招”:开学伊始就告诉老师说俺孩子睡眠不好,每星期必须有至少一天不上学在家休息,不然学业就维持不下去。你放心,每星期一、两天不上学的孩子保险比整天上学的又健康,又开心,又成绩好。为什麽呢?在家自由自在想几点起床就几点起床,想看什麽书就看什麽书,想怎麽动手就怎麽动手,孩子健康好,情绪好,阅读量大,动手能力强,因此智力和素质都得到了全面开发,他们应付学校考试还会有问题吗?刘姥姥一家三代均有这方面成功经验,女儿中考前休学连个月却考出来全县第二名的高端成绩;小荷如今也是按时在家自由一天,她们都是成绩佼佼者。当然,要想这麽做,是需要家长有勇气的。不过,只需想想自己好好的亲宝贝给应试教育害得抑郁症、腰背驼、近视眼、瘦弱不堪、平庸无能、毕业即失业、甚至有可能在将来自杀,相信您那勇气自会从胆边腾升的。 五是让孩子有广泛兴趣,弹钢琴未尝不可,只是多数孩子难以坚持终生。最好的兴趣是孩子能维持终生的兴趣,比如学唱歌就能持续终生,到七十岁还能上台表演呢。即使不表演在家唱给自己听也是很美的,唱歌需要深呼吸,氧气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第一营养,唱歌必须深呼吸令氧气充盈,对健康何其有利不言而喻。澳洲人体保健理念的主攻方向就是呼吸。唱歌给身体大量供氧又有优美旋律相伴,你想不快乐都不行。其它兴趣还有书法、摄影、绘画、写日记等等,这些是让孩子心静神安能维持终生的爱好。其余的如行走、骑自行车、打拳、游泳等也比较简单易行,而且都是很好的供氧运动。笔者建议让孩子跑步要谨慎,如果路不平、鞋不好、用腿的姿势不对,跑步很易损伤膝盖。总之有那麽三五个文体艺术爱好就能让孩子乐观开朗活泼,足以抵挡人生随时有可能袭来的低谷与不顺。祝各位家长成功! 温馨提示:健康是人生的本钱,保护孩子的健康最重要,应试教育恰恰是在用又多又长的课时、十分繁重的作业和毫无课外生活的不健康方式迅速毁坏着未成年人的健康。 问答录: 读者:老师,我儿快一岁了,经常打人,每当这个时候家人就会板起脸来,老公甚至对他说,“不许打人,不听话爸爸打你”。但是基本上不起作用,孩子该打还打,而且是看着你打,好像在说“我就打”。您说我们应该怎样应对这种情况呀?难道在孩子犯错时也要“和颜悦色,面带微笑”的对他吗?这样会不会真的把孩子宠坏了? 作者:孩子最不爱看大人板起的脸。大人对孩子生气板脸,有可能造成两个极端:有的孩子故意气那板着脸的大人,变得泼皮耍赖。有的孩子则变得分外怯懦内向。你的宝宝可能就属於第一种情况。不过,你家宝宝还没到暴力敏感期,也可能他是把打人当作游戏来玩的。之所以大人越说他越打,正是孩子在用“打人”来吸引爸妈的注意呢。归根结底,孩子最需要的精神营养是爱,也就是来自大人的关注,很多孩子甚至不惜“干坏事”来求得大人关注。下次宝宝再打人,大人可哈哈笑着试试跟他一起打着玩,宝宝可能就会高兴地笑了。这种用童趣来处理孩子问题的方法常常最奏效。等孩子三岁後就要给他讲道理了,告诉孩子“打人会失去朋友”。对於犯错的孩子不必和颜悦色面带微笑,但必须冷静、温和、坚定,让孩子明白爸妈的话不是在开玩笑。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