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按面神经病变部位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者均有面肌运动障碍表现,但病因存在很大差异。临床多见的是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相对比较少见。中枢性面瘫多见於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其中脑血管堵塞是其中的一种病因。由於颜面下半部的肌肉受对侧大脑皮层所支配,面上部肌肉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所支配,所以,中枢性面瘫主要表现面下部肌肉瘫痪的症状,即颊肌、口开大肌、口轮匝肌等麻痹。患者常於静止时该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颜面上部肌肉由於未出现瘫痪,因此,病人闭眼、扬眉、皱眉均正常,额纹与对侧深度相等,眉尖高度与眼裂大小均与对侧无异。而周围性面瘫主要是面神经的周围部分发生炎症病变,表现病灶侧面神经损害的症状,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不管属於哪种面瘫,中医均把它归属於“中风”的范畴,属於中络为病。对於本病的治疗最好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中医可以用中药、针灸、按摩等手段。中药可选择祛风活血化痰药,针灸可在面部及其他部位同时进行。得了面瘫,许多病人会寻求针灸治疗,西医师也相信针灸治疗的独特疗效而推荐病人到针灸师处治疗,这是因为至今为止,针灸是治疗面瘫其他任何方法都不可替代的一种最好选择。 自我保健:急性期应适当休息,面部要持续保暖,不能用冷水洗脸,睡眠时勿靠近窗边,避免直接吹风。可以用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每日2∼3次,并於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时力度要适宜、部位准确,常用的穴位有翳风穴、牵正穴、颧穴、人中穴、地仓穴、风池穴、合谷穴,每穴每次按摩的时间约1分钟左右。 (咨询电话:09-570 8508,地址:49 Queens Road, Panmu re, Auckland,更多文章请登陆:www://blog.163.com/chenwenzhao_62/或494507331.qzone.qq.com)。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