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立言 字典上“忙”字的释意为“事情多,没空闲”,古人造字将“忙”字的结构写成亡+心——心丢了,甚或死了,就是“忙”! 忙是现代人,尤其是都市人的一大特色,有国际研究机构总结了现代上班族的20大特点,其中比较典型的有: *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看电脑。在公司,对着公司的电脑萤幕,在家里,对着家里的电脑萤幕; *每天最被困扰的难题:不知道中午吃什麽。有一个有意思的对话来让人理解这种困惑: “凯文,中午吃什麽?” “问些简单点的问题吧,比如宇宙起源是什麽。” *不停的看手机,如同得了强迫症一样—— 病人:“医生,我一直觉得有人call我,这样是不是生病了?” 医生:“等等,我觉得好像有人call我” *进电梯後会连续按关门键,虽然电梯门并不会关得比较快。 *大家都约不到你的时间,客户除外。 最约不到你的时间的,估计是父母。 …… 这样的忙,按古人的理解是“丢了心”,按现代心理学的解释是强迫症。 过去的我,是个典型的强迫症,以上“症状”我几乎都有。每天早晨醒来,该做的事情在脑子里按轻重缓急立刻排成了一二三四……排在前面的自然是“客户”之类,被“壮士断腕”牺牲掉的,一定是自己的休息时间,午餐和蔬果、亲人、好友的相聚……去年一年,几种疾病先後找上门来,被迫多次进出医院,医生三令五申,我才意识到自己早已沦为“丢了心”的人,从此痛下决心,痛改前非! 一天只有24小时,为了把“丢了的心”重新找回来,我每天将事务轻重缓急的顺序重新排过,现在第一顺位的是健康,第二是家人。 过去一忙就停不下来,现在学着过“慢活”的日子;过去是今天的事不要留到明天,现在是明天能做的事今天不要做;过去是做事讲效益,尽量“短频快”,现在电脑前工作一、二小时,就起来喝杯茶,到室外晒晒太阳,做做深呼吸;我的体会:忙依旧是忙,但忙得有节奏,是“我”在忙,而不要忙得忘了“我”。 清晨起床,第一件事是喝杯温开水,然後外出散步;讲电话的时间,我会到院子里整理花草,给玫瑰剪枝;午餐不再在电脑前随便啃点面包,而是停下来给自己煮碗面,炖个汤,主要是配上各种蔬菜;午餐後尽量小睡片刻,对下午的工作大有益处;如果外子在家,我会在最宝贵的早晨留出时间陪他在客厅小坐喝杯咖啡;越是忙碌的日子,家里一定要摆上鲜花,无论是自家花园里采的还是超市里的打折品,看到鲜花,总是能唤起自己的好心情;未完成的工作,只要能放到明天的,不要推迟晚上的睡眠,同样的时间,早晨比晚上更有效率,为了晚11点前一定上床,我甚至牺牲掉了在几十年养成的床头阅读的习惯;还有,再忙再累,一定不忘晚上与老爸通个电话,陪他聊聊天…… 学会忙里偷闲,忙里休闲的好处太多了。心情放松,亲情融融,血压下降,精神饱满,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两周虽然忙得不亦乐乎,但花园里花红柳绿,厨房里窗明几净,做了外子爱吃的酒酿、泡菜,甚至还腌了雪里蕻,自享外还能馈赠朋友。 圣经箴言书告诉我们:“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4:23)没有心,何来“果效”?找回来的心,自然格外珍惜。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