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卡的门槛放宽了。 2012年12月上旬,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等25个部门联合下发《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持有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证(中国绿卡)的外籍人员除政治权利和法律法规规定不可享有的特定权利和义务外,原则上和中国公民享有相同权利,承担相同义务。 绿卡之“卡” 64岁的比利时人范克高夫来华20年後,终於拿到了梦寐以求的“绿卡”。 他是最早来华的外籍商务人士之一,现在是一家中外投资顾问公司的负责人,他还有一个比较有社会美誉度的职务——北京市政府的高级顾问,曾为北京奥运会“搭建中国管理机构和外国商业团体之间的桥梁”,范克高夫认为“没有比自己更有资格拿到中国绿卡的人了”,但他的绿卡申请之路仍然历经波折——无数次提交各种文件,无数次接受面谈,就在他身心疲惫之时,绿卡才悄然而至。 截至2011年底,中国实施绿卡制度以来的8年中,获得中国绿卡的外国人只有4752人,比起60万外籍常住人口来说,这显然是冰山一角。对於大多数没有绿卡的外籍人士来说,这意味着时刻要关注着自己的签证时间,经常提醒自己是一个“外国人”。 时至今日,真正获得中国绿卡的人屈指可数。中国绿卡因此被认为是“最难申请”的绿卡。外国人若想申请移民中国,确切地说是申请永久居留权,应当遵守中国法律,身体健康,无犯罪记录,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中国直接投资、连续三年投资情况稳定且纳税记录良好的; (二)在中国担任副总经理、副厂长等职务以上或者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员等副高级职称以上以及享受同等待遇,已连续任职满四年、四年内在中国居留累计不少於三年且纳税记录良好的; (三)对中国有重大、突出贡献以及国家特别需要的; (四)中国公民或者在中国获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的配偶,婚姻关系存续满五年、已在中国连续居留满五年、每年在中国居留不少於九个月且有稳定生活保障和住所的; …… 有人笑称,“比尔-盖茨、巴菲特够不够优秀?他想来中国定居可不可以?不可以,因为按照现有的绿卡制度,他没有现行规章要求的中国工作经验。” 移民“门槛” 相对於欧美而言,中国一直是一个非移民国家。 在之前经济水平并不发达的时候,中国大多数时候是外国人旅游想像的“神秘之地”,直到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中国才逐渐成为移民者的探宝之地。与此同时,中国的移民政策也经历了一个由紧到松的改变过程。 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管理法把外国人在华居留分为“短期居留”、“长期居留”和“永久居留”三类。旅游、探亲和商务考察均属短期,1至5年以留学、工作和投资等为居留目的的算长期。管理法规定的新的签证类别中还有一种“定居签证”,持该签证的外国人有权在中国永久居住。 威尔纳‧格里希,一位刚刚抵达中国不到两年的德国工程师,成为获得“定居签证”的首位外国人。1984年,刚刚退休的威尔纳‧格里希被波恩高级专家服务组织派往湖北,帮助整顿亏损的武汉柴油发动机厂。那是中国开启对外开放的年代,格里希成为中国首位外籍厂长,他提出的“厂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产品名牌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甚远。1986年5月,在他合同任期快要结束前,他被授予在华永久居留权。这事实上预示了後来中国绿卡的覆盖对象,稀缺的高级技术人才更容易获得青睐。 政策的松动并不容易,一方面需要人们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也需要制度的保障。前乒乓球世界冠军庄则栋在其自传中透露称,1987年他计划和日本姑娘佐佐木敦子结婚,但却遭遇了各种政策壁垒,最後佐佐木敦子的入籍是由邓小平特批的。公开资料显示,1985年到2004年间,中国共授予3000多名外国人在华定居的权利,获得永久居留权的却只有50人。 从永久居留权到永久居留证放宽,中国用了十年时间。这一进程在中国入世後,才大幅加快。2004年,加入世贸组织3年後,中国出台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首次采用国际通行做法,实施永久居留证制度,也被人们称为“中国绿卡”。 此前,外国人每年都必须更新居留证,施行中国绿卡制度後,首次允许外国人在境内停留较长时间:对於年满18周岁的外国人,绿卡有效期是10年。持有绿卡的外国人,无需签证,凭护照和中国绿卡即可出入境。另外,还可以任意更换工作,其子女在中国教育机构就读,无需支付额外费用。绿卡持有者应每年在中国居住3个月以上。证件的发放由当地公安机关负责。这一政策推出一年後,就有649名外国人获得中国“绿卡”,是之前10年的12倍还多。 绿卡2.0的变化 2012年12月12日,中组部等25部委历时两年多调研、讨论,最终联合出台的文件,对2004年中国绿卡制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完善和修订,由此开启了绿卡政策的2.0时代。新的《办法》针对外籍人才来华工作普遍关注的就业、签证居留、通关、投资、职称、子女教育、社保、住房公积金、购房、办理金融业务、购物、旅行、驾照等方面问题,逐条规定可凭中国绿卡享受相关国民待遇。 记者接触的多位业内专家都表示,《办法》或许将成为一个契机,从法理和实际操作层面,全面升级中国对於外来移民的管理,如果2004年至今是1.0时代,那麽今後是否真正升级为2.0时代,值得关注。 此前的2008年,中央多个部门联合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移民计划(“千人计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赤子计划”,教育部出台“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北京推动了“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上海制定了“曙光计划”,无锡也有“530计划”等,最近三年来,拿到中国绿卡的外国人大多受益於上述政策倾斜,但这一系列政策瞄准的仍是顶级人才。这些顶尖人才被吸引来中国时,有的已经过了研究、创新的黄金时间,更多通过以前的成就换得好的待遇。而这些曾经做研究的人,来到中国大都承担管理的职务,研究做得好,管理未必一定能做得好,两者不能直接画上等号。“以职业为基础来设计技术移民制度更为合理。”专家说。 诸多专家都认为,根据当下中国面临的阶段,应该加大对技术移民的吸引,放宽对这部分人群的“绿卡”限制。截至2010年底,在中国境内短期和长期居留外籍人员已超过102万人,其中常住外籍人口将近60万,但拥有中国绿卡者占比不到万分之八,而美国每年发放100多万张“绿卡”,新西兰人口不到500万,但每年发出的工作签证多达18万张。 海外人才还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外国人才不能直接申请,不论是独立还是雇主担保,一步到位取得永久居留权,在这种忽视独立技术移民,申请条件苛刻情形下,严重缩小申请人范围,让很多海外人才望而却步。刘国福分析称,2011年外国在华技术移民移入人员呈现出年纪轻、学历高、工作期长的态势,因此必须根据人群的变化进行政策调整,实行更加宽松的外国来华技术移民政策,会使外国在华技术移民的数量恢复持续增长态势。 中国绿卡2.0政策来得正是时候,但是仍需要在实践中来检验其所带来的长远效益。“这不仅是国际交流的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实力的显示。”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说。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