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游子 椰加达是我少年时代读书求学的地方。来机场接机热情接待我们的,是少年时代一齐读书求学的同学校友。 同一天,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香港、奥克兰,共有四五十位当年同窗共读书的男女同学,分别乘不同的航班,抵达椰加达国际机场。第二天清晨,会合早已等待多时的百位印尼同学校友,共一百四十几人,分乘五辆大旅行车,浩浩荡荡地弄驰在椰加达繁忙的高速公路上,我们像「朝圣」的队伍一样,正奔向一处我们的「圣地」,我们当年同窗共读书的地方__我们的母校椰加达「巴城中学」;我们亲切地称为「巴中」;我们这一批人当年的读书圣地。 读书的地方称为「圣地」,未免太夸张?或许吧。不过,对於我们这些当年曾经在椰加达巴城中学求学读书的莘莘学子来说,那里确实是我们少年时代的圣地。当时,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印尼的独立,中国的解放,一股席卷世界的和平民主、和平共存之风也吹到印尼。世代旅居此地的华侨欢喜异常。於是办团体,建学校,兴教育....各类印尼文、华文学校如春笋出土。谁知随着「冷战」开始,残酷的排华反华的歪风平地而起。几乎在一夜之间,所有华侨团体、华文学校、报纸书刊....全部被查办禁止。一些人被杀,一些被捕,一些人被驱逐出境,一时风腥血雨,印尼的华侨同胞子弟,全部被剥夺了求学读书的权利。 巴城中学就是在那时被强行封闭的。 当时,部分同学校友在中国政府的协助下回到中国继续升学,少部分自我流放至英国、美国、澳洲等地升造。大部分同学则留在印尼。回中国和赴英美等国的同学是幸运的;留下的同学则经历了改名换姓(因为被迫加入印尼国藉和改用印尼姓名),被强行「同化」凡几十年如一日的痛苦经历。 所幸,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各种波折之後,「冷战」终告结束,印尼又回到多民族,多元文化和平共存的时代。我们的新「巴中」,在当年那些老巴中校友们的不懈努力下,现在已经复校了。这个新巴中,被称为「巴中三语学校」,是世代旅居椰加达的巴中校友们,历经千难万苦,最近才重新在椰加达城建立起来的。 这一天,当我们这群「老巴中」抵达新巴中校门时,一群可爱天真的「小巴中」举着彩旗迎接我们,热情地为我们表演各种歌舞。我们倾听他们的歌声和朗朗的读书声。许多「老巴中」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读书易,读书难, 读书经历话沧桑。 谁知读书有多易? 谁知读书有多难? 请君去问老苍天。 读书易,读书难, 读书有用还无用? 书中真有黄金屋? 书中真有美如玉? 请君去问古圣贤。 2012,11,14写於印尼旅途中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