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让中国书法走入新西蘭
时间:2012-10-19 00:00来源:新西兰 先驱报 作者:New Zealand 点击: N 次
读书文化节文化大使叶培贵教授访问
他是中国首批书法博士之一,他的书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机构收藏,并搭载神舟6号、神舟7号升入太空,他出版书法专着多部,完成科研项目10多项,获奖无数。他就是中国着名的书法教授、第四届新西兰读书文化节的文化大使叶培贵先生。
明天晚上,叶教授的首场演讲即将在读书文化节书展现场,Mt Eden战争纪念馆举行。在演讲前夕,本报记者采访了叶教授。
中国书法的内涵
叶培贵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後师从欧阳中石教授,1998年获文学(书法)博士学位,曾任首师大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现为首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他36岁晋陞教授,38岁成为博士生导师,博学多才,曾讲授专业理论、书法史学、书法实践、诗词格律与创作。他在文史、书学理论、书写实践都有极高的造诣。他经常到中国各地巡回讲学,并应邀多次去海外讲授书法艺术。他的书法墨迹,潇洒自如、自成一格,成为很多人的收藏品。
记者:为什麽会选择书法?
叶教授:我小学时就很喜欢书法,那时候有写字课。我读书的学校书法氛围比较浓厚。有几个老师字写得好,一个教数学的老师,板书很潇洒,爱写草书。还有个语文老师,小楷很漂亮。到高三时,我们那儿建了个青少年宫,有几位挺不错的教师教书法,我比较幸运地受到半年左右的培训。比起原先仅凭兴趣的学习,这半年称得上是启蒙。这几个老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个老师,对书法十分痴迷,从他身上我知道书法是有魔力的,是可以让人为它付出很多的!
後来我参加一个书法大赛时拿了大奖,这使得我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我考大学时只有一个美术学院招书法专业的学生,但是美术学院不是我的专业方向。我之所以选择北师大,是因为北师大曾经有一位非常着名的书法家,启功先生,我们大家都知道他,他是当代着名的书法大家、着名学者,当时北师大学生都喜欢书法,跟启功先生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他86年之後就不再给本科生授课,他讲课我没赶上,但他的着作看了不少。《论书绝句》在香港出版,我买不到,就复印了一份,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法专着,典雅深邃,充满睿智,有醍醐灌顶的作用。北师大校园书法氛围很好,学生书法活动活跃,常有各种讲座和展览,我当时就有机会听到欧阳先生的讲座。我4年本科,几乎一半的时间是自修书法,一半零用钱用来买书法书和纸笔。本科毕业後,就考了欧阳先生的书法研究生。
记者:你是中国的首批书法博士,专业研究书法,作为一个外行,会比较好奇,书法不就是临摹嘛,会研究些什麽呢?
叶教授:书法跟其它学科一样,都研究历史,了解书法在历史中的事件、人物,还有理论,研究书法的字体等,从研究来说,跟任何其它学科一样。
记者:会更加强调实践性?
叶教授:理论、实践等各个方面都是并重的。一个搞书法研究的,并不一定是一个非常好的书法家。如同我们搞文学,专门做理论研究的,不一定能写出最好的小说。
记者:你最喜欢的书法家是谁?
叶教授:王羲之是学书法的人都喜欢的一个大家。米芾的个性非常洒脱,我个人非常喜欢。
记者:当代对你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是谁?
叶教授:有很多当代的书法家对我的影响都很大,启功先生,赵朴初先生,我的老师欧阳中石先生等很多。
记者:你会模仿他们的风格吗?
叶教授:我一般不去模仿,但是在欣赏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受影响。
记者:中国书画是一家,学习书法,是不是画也一定得出色?
叶教授:传统上是这样,但是现在的学科更细分了,所以我的主要精力还是在书法上。
记者:那麽需要对于中国的古诗词有很深的造诣吗?你提笔写的时候,就得写出一些优美的句子。
叶教授:这就是中国书法所隐含的文化意义,对于读者来说,除了看你的字体的好之外,他还会关注你的内容,书法本身也是一种内容创作。对一个搞书法艺术的人来说,有深厚的文学修养非常重要。
记者:我们大家看《红楼梦》,看古人写字,每个字都必须有出处,那麽搞书法的人是不是也要对每个字的典故都很讲究?
叶教授:熟知典故,有历史厚重感以及创新都非常重要。不同的人都不同的偏好,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更注重学习古典文化,把古典文化结合到我的书法创作中去。
记者:我们对于研究书法的人都有一种刻板的概念,那麽研究书法的人都是这样的吗?你自己的个性是怎样的?
叶教授:中国传统文化有沉静的气质,也有很活泼的一面。中国文化到宋朝之後非常讲究形象,在宋代的一些小说里,你可以看到那些人物性格都非常多面、活泼可爱,并不是肥皂剧里演绎的那样,有个套路。我个人性格有沉静的一面,也有外向的一面,有很多爱好,喜欢电脑、网络等,不是大家想像的老夫子。
记者:你期望今後在学术上达到一个什麽目标?
叶教授: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希望做一个好老师,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学生们喜欢和研究书法艺术,可能的话在艺术的创作上写出若干被後来的人们所欣赏、所记住的书法作品,我就很满足了!
文化大使的意义
作为本届读书文化节的大使,叶培贵教授对于文化节的期望是什麽?前几届的文化大使是易中天和于丹,他们在中国和海外知名度都很高。作为本届的文化大使,叶教授会不会有压力呢?
记者:对于本届新西兰读书文化节,作为文化大使,你有什麽样的期待?
叶教授:这次来新西兰是希望近距离地了解、并实地考察新西兰的文化。同时也希望中国文化,特别是书法艺术能在新西兰有更大范围地、更深入地传播。
书法是一种非常中国式的文化,我做书法研究,了解到书法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我的感觉是最近几年,书法的传播越来越广泛。我想只要我们多努力,随着我们国际交流的广泛和频繁,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了解中国书法,书法的传播也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
记者:在海外的传播有没有难度呢?
叶教授:有难度。首先书法是以汉字作为创作对象,从事书法艺术的人一定要懂汉字,这对很多人来说有一定困难。除了日本、韩国这些受汉字影响的国家,其他国家,比如阿拉伯文字和英语的书法,跟我们汉字的书法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这些文字的书法,比较趋向于装饰,仅仅相当于一种优美的字体。而书法在中国是跟音乐、绘画、诗歌一样,属于艺术的范畴。另外,中国和西方对于艺术欣赏习惯有文化差异。那麽中国书法到底什麽是好,什麽是不好,对于他们是存在障碍的。比如中国艺术在很多时候讲究“道”,技术有很多时候并不受重视,反而是对技术後面隐藏的“韵”的东西更加在意,有些在技术上并不高明的作品,在中国文化的风格看来是非常好的,对于西方人来说,会很困惑。西方文化更重视形式本身、构成本身,中国文化对于形式、构成,在一定时候会放在靠後的位置,这样彼此的关注点就形成了差异。中国文化讲究虚实,虚在绘画构图上是大片的空白,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人来说,对于这样的构图肯定会产生障碍,那麽也会产生相互理解上的困难。
记者:成为本届文化大使,你有什麽感想?
叶教授:中国和国外的交流越来越趋于深入,从最初偏向于经济和政治层面的交流,趋向于文化交流,从音乐到独特的中国书法,这是一个逐渐深入的交流方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于本次读书文化节能够用书法作为一个主题,我也很感动,说明大家对于书法的理解,全世界都是共通的。
记者:前几届文化大使是易中天和于丹,他们的知名度非常高,你会不会有压力?
叶教授:他们两位都是我非常尊敬的学者,国际知名度都很高。我同时也感到很荣幸,我希望自己也能够承担起这个角色赋予我的使命,压力一定是有的,不是因为前面的名人太多,而是这个角色本身所承担的使命。
记者:这次读书文化节你的演讲,大概内容是什麽?
叶教授:按照主办方的安排,共有三场演讲,一个是读书文化节现场,一个奥克兰大学,另外一个是中学。这三场演讲是有区分的,在读书节上,我想谈一下中国的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书法,让大家了解书法在我们生活中的状态;对奥大的学生,我想谈中国书法在教育、人文和学术方面的现状,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更希望有人将来能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会比较深入地从学术、艺术本身、研究方面去探讨;中学部分希望有一些互动,通过互动,让他们了解,书法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记者:你会现场展现一下书法吗?
叶教授:如果条件允许,我可以在现场展现一下。
记者:你都去过哪些国家做书法交流?
叶教授:交流比较多的还是亚洲国家。不过,我带过一些来自欧洲的学生。我指导过的一个法国学生,他对于中国文字神韵的捕捉还是比较快的。
记者:生活在新西兰的华裔青少年,尤其是第二代华裔的中文已经没有英文好了,特别是中国书法,大概没有几个人练习,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比较好的办法,让孩子们喜欢书法。
叶教授:对于青少年来说,不要一开始就把书法看做太高深的艺术,刚开始只是当做一种优美的书写,视觉、听觉和辨识合在一起的一种艺术。把汉字优美的书写结合到生活中去。刚开始临一些比较平和、容易上手的帖子,把喜欢的句子写下来。用钢笔、毛笔写都没有问题。对于孩子们来说,激发兴趣最重要。有兴趣之後他们自然会主动学习。
记者:对书法这样的一些传统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你有些什麽想法?
叶教授:在海外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跟两个国家文化交往的频繁也有关系,更重要的是靠当地人的传播。如美国有很多类似的研究机构。我个人能做的就是更多地通过国际学术层面的沟通,也希望有更多的类似新西兰读书文化节这样,面对大众的活动。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学术会议,一个80後年轻人说,我和我的朋友都喜欢中国绘画、书法、传统艺术,也愿意一些这方面的书,的那是我读不到让我很容易进入、感兴趣的东西。这个话题引起大家的关注,那就是要把传播跟兴趣结合起来。我也关注到大家都喜欢苹果手机,喜欢手机游戏,我也在考虑,怎样把传统文化跟现代的科技结合起来。我自己开了一个义务的教学班,孩子们来了後都非常喜欢,这个班趣味性很强。环境充满书香,四壁都是书,这是一个氛围的熏陶。
叶教授说,希望他的这次新西兰之行,不但担当好文化大使这个角色,更期望把书法艺术的种子能够根植在新西兰美丽的土地上!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