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小荷紫竹园, 雨打嫩柳泪潸然。 好钢未做绕指柔, 虹挂天外捧婵娟。(《夏夜小荷》) 这是建强在思念一位断了音信的昔日女同事时写下的一首小诗。她是一位曾经指导和关心过他的同事。在他痛苦、彷徨之际她给他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好钢化作绕指柔”的道理。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後,他才彻悟,就写下了上面这首诗。思念惆怅之情跃然字里行间。诗的前两句有些伤感很自然,第三句刻意把“化作”改成了“未作”,似乎感到有些对不起那一位——姑且按今天流行的叫法——老师吧?但是作者并不甘心於“未作”,而是正在向炉火纯青——绕指柔的境界迈进。“虹挂天涯捧婵娟”——似乎在说,没有忘却您的嘱咐,我终将百炼成钢。这最後一句是全诗的高潮,颇有点浪漫主义。 我喜欢建强的诗。用“朴质无华”四个字来描述他的诗最恰当不过,丝毫没有刻意的渲夸,虽说不上振聋发聩,却不乏心灵的碰撞。 看动风帆意渐平, 思惑十载酿古今。 红灯一隅任月淡。 不将晴雨揣天心。(《看风动帆》) 孔子曰:“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二十一世纪的十载,比在孔子的年代的十载,不知要经历多少倍的风帆和潮起潮落,作者已进入不惑之年。任月明月隐,风雨阴晴,天心无须揣摩,我自扬帆前行。诗中“酿古今”一语,怎一个酿字了得!上下七千年,多少兴亡事,都是“酿”出来的,这里用任何别的字来替代这个“酿”都不行。这是一种精雕细刻,一种匠心。 再看建强的词赋: 风流不看年少, 扬蹄自当健身, 旭日亮丽落日朗, 於无声处听经。 因果源自烦恼, 论剑未必当真。 山花烂漫有四时, 黑夜之後天明。(《风流》,西江月) 我记得建强在国会宣誓就职时,手持一本《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从旭日到落日,从黑夜到天明,周而复始,历史车轮却义无反顾,我自扬蹄健身,驰骋人生。这反映了作者的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和开阔的胸襟。“论剑未必当真”是颇有哲理性的:未必当真,但未必不认真。 他有时还会写给我们一些精美玲珑的小品: 月光如流水 蛙鸣催夜深 独坐思无穷 疏桐叶打更(《院中独居》之一) 我不知道作者是否借鉴了李白的《静夜思》。但是(恕我妄言,这里并无对诗仙的不敬)我觉得此诗本身无论从构思,意境,以及美学技巧各方面,并不逊於《静夜思》。 建强写的律诗,在平仄,韵脚,对仗等方面都有相当功底,洒脱淋漓。但是我更喜欢他的现代白话诗。且看他的长诗《新西兰即景》,全诗分五个单元,共103行。 ....... 风,酒一般带来醉意 看乱云飞度的夜空 一道闪电 於是丢了钥匙 随进随出, ——令人陶醉的是新西兰的夜空。尽管生活中偶尔会听见入 室窃案,新西兰毕竟不需要像铁笼子般的防盗窗一直从底层装到七八层楼的顶层。当然,诗是一种浪漫。人们到了完全不用钥匙的境界,世界会是什麽样呢? .....我爬到山顶 海天一色 我从这里绕地球一圈 蜜蜂一样天天飞 ..... 半夜时分我下山 踏着风的波涛 写一段新的回想 在小草的眼里 看到地平线的痕迹........ 从山巅居高临下,海水与长天一色,环绕地球已不再是梦想,新西兰美丽动人的自然风光尽现笔下。宋代画家李唐有“踏花归去马蹄香”的佳话,而这里别有一番韵味:“踏着风的波涛下山”,浪漫!最後两句,使笔者想起了那首《我是一棵无名的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谦虚而不自卑。如果说它反映了中华文化中的虚怀若谷的精神,那麽这里反映了视野广阔的地平线和人人一律平等的观念。 限於篇幅,不能细述。建强的一百多首诗词收在他所着的文集《海外创出四重天》一书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文仅就笔者对其中诗词的理解、欣赏与感受就教於方家。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