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难以置信!他是台大医学院的超级巨星,是绝对的赢家。他的声望如日中天,我们都望尘莫及。」一位医学院教授惋惜地评论自杀身亡的林育谊医师。 8月8日是台湾的父亲节,38岁的台大医学院生化所助理教授林育谊,在实验室以镇静剂加肌肉松弛剂结束了自己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他自小就是资优跳级生,从台南一中、台大医学系、外科住院医师、基础医学研究,最後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博士。2008年林育谊返台,在台大生化所担任助理教授,并率领一个研究团队,与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合作「老化」的研究。 台大於今年2月隆重宣布,由林育谊担纲的研究团队揭开了一部份人类老化的基因谜团,该研究发现了两种蛋白质与「长寿基因」密切相关。这一篇论文刊登在最具指标性的权威生物医学期刊《Nature》上,替台湾学者争光的林育谊变成了新闻发布会上的主角。此外,他还有多篇论文发表於重量级学术期刊《Cell》、《Science》上,在人才济济的台大医学院,林育谊的各种表现属於学术殿堂里的顶尖人物,他也是同事眼中「最有希望获选为中央研究院最年轻院士」的明日之星。 林育谊的夫人同为台大医学院出身,目前担任台大医院检验医学部的主治医师兼助理教授,也是该研究团队的成员之一。与夫人育有三个孩子,他常常感念,得以离家赴美进修,妻子的支持是一大关键。看起来,林育谊拥有令人羡慕、单纯又幸福的家庭。他到底碰到了什麽想不开、过不去的人生关卡? 成功者光鲜荣耀的背後,常常有外人难以理解的辛酸和苦楚。从《新新闻》的《抗老化权威林育谊为何轻生?》和《商业周刊》的《成功的特质,把赢家逼上绝路!》二文,我明白了林育谊求死的意志为何如此坚定。人类痛失了一个学术菁英,诸多因素中有他个人的软弱不足,也有他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师长的失察。当然,做为导火线的制度缺失、医学院相关人士处置不当,一定得痛加反省和检讨。 援引此例,个人对林育谊医师毫无不敬之意;唯盼逝者已矣!来者可追。台湾的精神科权威郑泰安医师指出,促成自杀的两大危险因子是「精神疾病」(忧郁症、酒瘾等)和「生活的失落事件」。有人把林医师当成了「研究机器」,他「被迫」同时接下了十几个高端的研究计画,追求完美的压力和完成计画的急迫感,加上人生规划转型的不顺利,合并转化成了「生活的失落事件」。郑泰安医师说:「如果久病就会厌世,失恋、失业、挫折、冤屈就要寻短,那世界上还有谁能够活下来?」 中年以後移民,几乎是一桩「连根拔起」和「人生归零、从头开始」的事情,在洋人世界里打拼过活不易。面对诸多挫折和不如意,我除了勇敢面对,更经常安慰自己、鼓励自己。顺着自己的能力、条件和兴趣,我努力地为自己营造一个「心灵後花园」,愿与朋友们分享这个存在於意念中的「概念」! 「心灵後花园」里充满了怀旧、憧憬、温馨、愉快的景象,它超越了时空和人际的局限;也许不现实,它却是你心灵风暴的避风港。它是一个私密空间,是一个人独处、自娱,甚至可以孤芳自赏的「地方」。它没有名字、没有地址,也不需要联外道路,唯一的一把钥匙永远属於你,你可以进出自如。它能让你满怀欣喜、意气风发地回到现实,并且坦然面对或许「不如意多於美好」的真实世界。除了研究之外,林医师如果能培养多元的兴趣和思维,打造一个「心灵後花园」,他的人生可能是另一种境界。 2000年初那几年的寒暑假,我经常得亲自从台湾带领学生游学团到纽西兰来。七八月的繁忙季节,带领完成游学的一团返抵台北机场,我又立即回到机场的出境大厅。公司职员已经为新的一团完成了登机报到,我又带着这个团搭上纽航班机,原飞机回到奥克兰。除了中间一个多小时在机场,前後在飞机上的时间长达23个小时。这几年为了拓展业务加上探视父母,飞来飞去也很频繁。朋友问:「这样子搭飞机太辛苦了吧!」我曾经开玩笑地回答一位挚友:「我觉得幸福得不得了!」在飞机上,不必接听电话或手机,不受干扰地看看书、听听音乐、欣赏最新的电影名片,兴致来了喝个小酒,累了就睡个觉,真是「此情此景只应天上有」,我完全倘佯在自己的「心灵後花园」里。 十几年了,寒暑假时一定得陪学生走访纽西兰的Rotorua、Waitomo,沿途讲解纽西兰的动植物、生态、地理和人文,这样的两天一夜旅游也有百次以上了。朋友问:「张老师,一个地方去了那麽多次,您不觉得厌烦吗?」其实,每一次旧地重游,那些熟悉的建筑、草木和景物,除了「老友相见」的情结之外,总能带给我或多或少的新鲜感悟。最珍贵的是,我的「心灵後花园」里又添加了一些奇花异卉。 开心或不开心,各有各的活法。营造一个「心灵後花园」吧!它能为你疗伤止痛,帮助你走出困境。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