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潮流速报(新西兰特产网) www.XinXiLan.Tech 用心提供新西兰的各种资讯,想要我们帮您找什么,点这里告诉我们!

新西兰特产:旅游景点,移民+留学,新西兰蜂蜜,奶粉,红酒和保健品

当前位置: 新西兰特产 > 新闻 >

新西兰探访台湾原住民文化 (三)

时间:2012-07-17 00:00来源:新西兰 先驱报 作者:New Zealand 点击: N


带有浓浓台湾原住民味道的皮雕包


林阿隆先生和他的木雕作品


马太鞍六十六代头目之家


噶玛兰族工艺之家

  来到原住民部落,体验原住民文化,除了拜访原住民房舍外,更不能不去欣赏一下原住民的工艺作品。在马太鞍部落这里,我们被安排参观了两间工作室。
  阿璐阿番创艺坊
  “阿璐阿番”便是这间工作室主人的原住民名字,其作品主要是皮革制的包包,透过植物染、绢染、皮雕的技艺,将各式的原住民图案鲜活地呈现在牛皮制品上。带上一个有着浓浓台湾原住民味道的皮包,定会凸显出你那与众不同的独特性。
  玛骆木雕织布工作室
  工作室的主人翁~林阿隆先生以前曾是国民小学校主任,现在是台湾知名的木雕大师,全台许多县市都有他的作品,包括花莲太巴塱国小校门、南投县日月潭畔哲园名流会馆大厅、台北县原住民文化会馆大厅、高雄大统百货公司...等。作品中的人物相当活泼,鲜活逗趣的表情,往往让人忍不住地会心一笑。
  马太鞍六十六代头目之家
  马太鞍部落参访的最後一站来到了“六十六代头目之家”。“头目”二字是於日据时代所创造出来的部落职务官称,并非原住民族原有的辞汇。马太鞍部落称统管部落事物的人为:Afoloay,汉文可译为“部落领袖”。Afoloay不是以选举方式来产生的,而是沿用传统的推举制度,Afolay便是从部落耆老中阶级最长者,依其能力推举出适合人选,再经团体内讨论协商,最後再由Cikawasay与神灵沟通,必许经过神灵祖先应许,才可以成为部落领袖。
  第66代部落领袖何有柯(onak tafon),他是祖灵应许最後一任部落领袖及大祭司,曾应中央研究院的邀请,北上至南港居住半年时间,为配合学者研究进行造屋、传统工艺、以及口述历史,由李亦园等学者,着为《马太鞍阿美族的物质文化》一书。
  新社部落
  离开马太鞍部落後,我们由花东纵谷线切到了滨海县来到了位於花莲市南方40余公里的丰滨乡新社村。这里是目前保存最多噶玛兰语言及文化的部落。
  原本定居在兰阳平原噶玛兰族,是该地最早的原住民。大约是在1803到1840年之间,因为土地遭汉人占据而向花莲移民,以加礼苑社人为首,南迁到北埔建立加礼苑社,一部份迁居南澳,直到1878年,加礼苑社噶玛兰人因不满汉人再度入侵花莲,联合当地萨奇莱雅人发动加礼苑抗清事件,事败後远逃至东海岸与阿美族隔邻而居。今日,噶玛兰族人居住地大多集中在花莲、台东两县,其余分布在台湾各县市等。总人口数约为一千七百多人。
  噶玛兰族人是现今台湾平埔族群当中族群意识强烈、文化特质最鲜明的一群人。长年以来,噶玛兰族人为争取复名,四处向地方、中央政府陈情。噶玛兰族人最可贵、最引以为傲的地方,在於日常生活作息中保存了噶玛兰文化。以新社族人而言,保留了噶玛兰语言、风俗(如新年祭祖),以及与农渔业相关的祭典(如入仓祭、海祭),噶玛兰族人也恢复或创造了一些传统文化(如歌谣舞蹈、丰年祭,香蕉丝织布等),还建构出与噶玛兰族人相关的族群图腾(如大叶山榄等)。
  噶玛兰族香蕉丝编织手工艺品
  织布是噶玛兰人相当重要的传统工艺。事实上,台湾的南岛民族都有手工织布的传统,只是平埔族人因为汉化的关系,这项工艺多已失传,不过噶玛兰人仍保留着这项技艺,尤其花莲新社一带的噶玛兰人,直到现在都还有人穿着运用传统技法织出的齐肩无袖短衣。噶玛兰人织布惯用植物纤维,一般会依制作物品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植物,制衣多用山苎麻、苎麻;制袋多用水龙、香蕉树、构树以及一种名为Velanun的野生树。噶玛兰人织布可分为四个步骤:处理植物纤维、整理经纬线、上机纺织、制作用具。
  噶玛兰族因汉化颇深,传统的工艺与艺术目前已不多见。但保留香蕉丝织布,是专属於女性的工作。好的香蕉布因树皮的自然色泽,所以会呈现出浓淡相间的颜色。织好的香蕉布可织成谷袋、背袋、槟榔袋等,也可制衣服或草蓆,新鲜的香蕉布质地较硬,经数次水洗後质地就可变软。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