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接诊一些怕冷,四肢不温的患者,大热天还穿着毛衣,睡觉也穿上毛袜;有些患者虽然身处奥克兰,冬天仍然冻手冻脚;有些患者不但怕冷,还精神萎靡,整天想睡觉,其实这就是中医所说的“体寒证”。我喜欢用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方治疗“体寒证”,因此下面的讨论涉及经方较多,我也阅读并参考了许多经方着作,在此谢谢他们的成果。 如果大热天穿棉袄去见西医,不发热,不咳嗽,查血无异常,查尿做B超没有问题,医生一定会说患者是“神经官能症”的问题,一旦被带上“神经”的问题,也就代表无药可医。西医说此证是“神经”的问题也不无道理,这类“体寒证”患者西医认为是副交感神经兴奋,或身体代谢功能低下,也就是体内的能量不够用。对於西医无法可治的“疑难杂症”,对於中医有时就几付中药而病癒。 中医认为“体寒证”是由於体内的阳气不足,或阳气鬱结,阳气不能充分温热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因此患者就感觉冷,四肢不温。“体寒证”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阳郁,并不是体内的阳气不足,而是阳气鬱结在体内,不得发散;另一类是阴盛阳衰,类似於现代医学的臟腑功能低下,或衰竭,是真正的阳气不足。中医临床上常见的多是阳郁类型,此类型也有精神萎靡,欲睡不能,但患者还能强打精神振作起来,眼中有“神”,而阳衰类型就没这麼容易振作了,眼中也无“神”。 中医治疗阳郁型的“体寒证”代表方剂是“四逆散”,此方有柴胡、白芍、枳实、甘草组成。方中取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白芍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佐以枳实理气解郁,洩热破结,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综合四药,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效,使邪去郁解,气血调畅,清阳得伸,四肢不温自愈。 而中医治疗阴盛阳衰的“体寒证”代表方剂是“四逆汤”。四逆汤是治疗阳气衰竭的回阳救逆方,虽然与“四逆散”仅一字之差,两方都治疗以四肢冰冷为特徵的疾病,但疾病性质不同,四逆散证内有热,而四逆汤为内有寒。四逆汤证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可见於各种休克,也见於年老、久病、长期疲劳的患者。此方有附子、乾薑、甘草组成。其中附子为公认的温阳逐寒之剂,治疗“一切沉寒痼冷之疾”。歷史上许多名医擅长使用附子,救活人无数。我用附子治疗休克及内臟功能衰竭的经验不多,但治疗重症“阳虚阴盛”的病症也常用附子。 如果患者四肢冷,畏寒,怕风,并有自汗出,胸腹上衝感,一定要选张仲景的桂枝汤。桂枝汤由桂枝、白芍、生薑、大枣、甘草组成,治疗表虚证。 如果患者四肢末端冰冷不温,伴疼痛,屈伸不利,或发紫、发紺,我临床上常用“当归四逆汤”。此方由当归、桂枝、白芍、细辛、大枣、甘草组成,主要治疗现代医学末梢血管循环障碍的疾病,如雷诺氏病、冻疮、红斑性指痛症等。 患者四肢冰冷,疲乏无力,头晕,忽冷忽热,腹胀,无食慾,我常用小柴胡汤;如伴失眠,精神抑鬱,我常用柴胡加龙骨牡蠣汤;如伴自汗,畏风,我常用桂枝柴胡汤;伴腹痛,便秘,肥胖,面暗,我常用大柴胡汤。 临床上我们见到单纯的虚寒症相对减少,寒热虚实混杂的病症较多。如果患者恶寒,四肢冷,出冷汗,脉沉,但患者兼有腹胀、腹痛、便秘、心烦等,我常用附子泻心汤。附子温阳,大黄泻下,黄芩、黄连解热去火。 如果患者既有恶寒发热,身体痛,无汗的麻黄证,又表现为精神萎靡,疲乏无力,手足冷,小便清长,脉沉微等附子细辛证。对这种患者,单纯用麻黄汤是不够的,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解决阳虚的问题。 “体寒证”是中医很好的适应症,特别是“阳郁”型的,中医治疗后立竿见影。对於附子、细心等回阳救逆的强力“扶阳之剂”,不要长时间使用,见效即停,建议再用一些理中类或调和剂长时间调理。 (阅读更多黄文川博士的医学科普文章,请瀏览www.drwin.co.nz黄博士中医诊所Shop5,Kent St,Newmarket.09-5296 185)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