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浙江省的周女士,是一个性情温和、淡泊名利的写实作家,文学艺术与她相伴了大半个世纪,可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她一生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对文学如痴似醉,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1935年,周女士出生在中国沿海的一个小城。山清水秀的景色、淳厚质朴的民风造就了她“寧静致远,淡泊明志”的人生观,也孕育了她对文学的强烈兴趣,从而让她甘愿付出一生的精力去追逐。1960年,她以优异成绩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旋即,她被推荐到浙江艺术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文人才子而贡献自己的青春。 后来,她被邀请在杭州电视大学等多所大专院校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课程,不辞劳苦地穿梭於各地讲学,乐此不疲。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寓教於乐,因材施教,使每个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同时,随着学习的深入在教学上不断提出高一级的要求,使学生们在口头和书面的表达上都能达到一定的水平。而且,她的讲课生动感人,一丝不苟,通过生动的语言,点滴渗透,让学生们在艺术享受中受到啟发和陶冶,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80年代末,她出任闻名全国的《风景名胜》杂誌社的编审。《风景名胜》不仅是一本覆盖自然地理、歷史文化、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美学、民族、宗教等的专业性刊物,也是一本普及性的通俗易懂的让读者喜闻乐见的读物。因此,她格外珍惜这样难得的学习和工作的机会。在工作中,她和广大读者、作者一起经歷了不平凡的漫长岁月,在默默的耕耘中付出了她的睿智和心血,和杂誌社的同事们一道创造了一幅无比绚丽的风景长卷。由於她和同事们呕心沥血的付出,使得《风景名胜》在激烈的竞争中一直保持着全国同类刊物中的一流水準。而且,《风景名胜》还曾多次获得中国优秀旅游期刊,中华旅游促进奖以及华东六省一市优秀期刊。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周女士仍然不忘回馈社会。她曾经先后担任过许多的社会职务,如中国艺术研究院昆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风景环境学术委员会委员,徽学究会理事,西湖诗社理事,浙江作家协会会员以及中美兰亭学院客座教授等,为推广和弘扬具有几千年歷史的中华文化而不遗餘力、竭尽所能。 1995年,年逾花甲的周女士为了寻求艺术上的突破,不远万里,飘洋过海,移民来到了新西兰。在她到达奥克兰不久,她被邀请担任当地一家富有盛名的中文报纸的编审和专栏作家,以及一家週刊的主编。期间,她仍然发扬一贯的亲民作风,与读者打成一片,常常深入社会瞭解当地的华人,瞭解他们关心什麼需要什麼,用真诚的心去感受海外华人的处境。在长期的实践中,她直接或间接地积累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以大量的第一手真实素材,撰写了一部反映新西兰华人奋斗歷程的纪实文学《纽西兰华人志》,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她创作的另一部以一事一物为题材、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歷史性的文学作品《一叶知秋》在世界华人文坛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为她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另外,她撰写的其他主要作品还有:以家庭、故里为题材的《老家的回忆》,以及记述了她亲身感受的亲朋师长的遭遇的《师友录》等。这些文字不仅弘扬了祖国璀璨的文化,同时也丰富了海外华人的精神生活。 虽然身在他乡,但她一直没有忘记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为继承和发扬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华文化而不懈地努力。因此,她一直以来积极参与华人的各种社团活动,不遗餘力地在新西兰华人社区推广和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 周女士常常说,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并且积极介入现实,勇敢干预生活,展示真我的风采。半个世纪以来,无论是教书还是写书,她一直都在追求一种至真至善的境界;不随波逐流,对名利拋之脑后,无怨无悔地与文学相伴一生,深情对望而相看“两不厌”。正是李白诗曰:“眾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閒,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境界。 人的一生,有起有落,有得有失,有傲视长天的激情,便有激情泯退后的感慨。当夕阳斜照,晚风习习,她依然故我,静坐书房,心境合一,挥毫而着,尽情释放。 她犹如静謐的风,燃烧着的檀香,清爽怡人,芳香雋永!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