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就像横亘在塔斯曼海峡对岸的一个巨型黑洞,正无情的将新西兰青壮劳动力吸引进它的血盆大口。 据刚刚发布的统计数据,在截止到2011年11月底的一年中,新西兰总共有50,115人买了单程票永久或长期的前往澳大利亚发展。这是这个国家年均赴澳发展人数首次突破五万大关。“50,115人”这一绝对数量相当於全世界所有持新西兰国护照人士数量的1.1%,几乎与新西兰境内一座中型城市如Gisborne或Invercargill的人口规模相当。 当然,在过去的一年中,也有14,357名早前赴澳大利亚发展的Kiwi返回了新西兰。但即便减去这些回流的人口,新西兰在当年仍相对於澳大利亚净损失人口35,758人,还是创下了历史纪录。 对於国人前赴後继的投奔塔斯曼海峡对岸的现象,一些有识之士发出了无奈的感叹。Gisborne的华裔市长Meng Foon表示,面对澳大利亚采矿业开出的相当於Gisborne当地工资水平五、六倍的高薪诱惑,这座城市所在的新西兰东海岸地区的居民没有理由不去那里发展。他坦承,如果自己年轻一些,或许也会加入到外出打工的大军之中。 每年超过五万人前往澳大利亚发展,让只有区区46,600名市民的Gisborne市相形见绌。“对於国民出走澳大利亚,我们没有任何办法!”Meng Foon市长甚至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相对於Meng Foon的悲观,拥有53,000名市民的Invercargill市市长Tim Shadbolt的看法倒是相对乐观。这位市长透露,他最近曾亲自前往澳大利亚当地的一些矿区考察,发现某些矿区内的工人竟然有九成是新西兰Kiwi。最初,Tim Shadbolt市长也不能接受这种令人感到“羞耻”的现象。他在自己的心里面甚至用“卖国贼”和“逃兵”这样的词汇来形容那些新西兰矿工们。但是冷静下来後再一想,Tim Shadbolt市长认为这种现象对新西兰经济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他表示,西澳大利亚的矿主们给新西兰矿工开出的平均薪资水平达每年260,000纽币,远远高於Invercargill市当地平均只有60,000纽币的年薪。另一方面,很多新西兰矿工在当地工作的同时,选择将老婆孩子留在新西兰,而他们的雇主会支付旅费每三或四周允许他们回家探亲一次。正是这种模式,令新西兰经济收益颇多。虽然两地分居的模式会令矿工们的家庭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这无异於从澳大利亚挣来了几倍於新西兰的工资,最後却将消费留在了新西兰。Tim Shadbolt市长管这群人叫“飞来飞去一族”。“两地分居固然会让矿工和家属们会多少蒙受一些思念之苦,但是当丈夫们每月带着好几万纽币回家,而不是在当地仅能挣到的那区区几千块,什麽相思苦恐怕都会化解了。”这位市长如此说道。 最新的研究还发现,虽然新西兰人前往澳大利亚发展的人数屡创新高,但是在这支大军中低技术劳工却占据了更高的比例,而不是人们通常想像的高技术人才。此外,在全世界815,000名毛利人士中,有高达140,000人目前生活在澳大利亚,即每六个新西兰毛利人中就有一个现在生活在塔斯曼海峡对岸。针对上述两种现象,有专家分析说,由於新西兰低迷的经济让年轻人(特别是没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就业不易,导致他们中的很多人萌生去意,动了赴海外发展的念头。澳大利亚红火的经济和高得令人咋舌的工资,无异於为新西兰的年轻人描绘出了一幅近似神话般的图景,让很多本地青年心生向往。这就是为何很多新西兰年轻的低技术劳动力纷纷动身前往澳大利亚找工作的原因。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对以母语为英语和在西式教育环境下长大的毛利人士歧视相对较少,令这个国家在新西兰毛利人心中的形象不错,由此导致大量毛利人士也愿意前往当地发展。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今年发生的基督城大地震,也在部分程度上,造成新西兰人赴澳大利亚发展的人数创出新高。不过随着基督城灾区情况的逐渐稳定,进入年底以来,当地赴澳人数已经趋於正常。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