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游子.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游子收 文化,文化,这个词儿最近成为热门话题。然而文化是甚麼? 日前,赴奥巿参观区文先生和玉海先生的书画展,几个朋友在谈话,我问身边另一位朋友:“您说呢?” “哪裡哪裡,我是个没甚麼文化的人,只能听您们评论。” “人家说没进学校就没有知识,进了学校就没有文化....”我忽然想起最近听大陆一位教育界朋友告诉我的那句话,就脱口而出。 甚麼是文化?心想自己从小学、中学、大学,甚麼学校都修读完全了,而且大学学的是与文化没有关係的学科:物理学。那麼,我自己才是“没有文化的人”?也不是啦。 “没进学校就没有知识,进了学校就没有文化这句话虽然太偏激,我们却能理解。”那位教育界朋友说。我想,“进了学校就没有文化”,只是对中国教育系统欠缺道德教育的尖锐批评。 今日本地新闻报导:着名的新西兰基督城大教堂年前毁於大地震,日前,其重建方案引起争议。主建方计划修建具现代感的新教堂,引起巿民的强烈反对。他们主张按照原貌修建,因为那是基督城的文化,基督城的歷史。.... 今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中国重庆与大学生座谈时说:“中国有几千年的歷史,这是你们的文化,要好好保护。” 中国主席胡锦涛最近说“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然而大陆有位新儒学大师蒋庆教授在《〈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说明》中说:“圣贤是文化之本,文化由歷代圣贤创造。中国的圣贤,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贤相外,孔子以后中国歷代公认的大圣大贤不过顏子、曾子、子思子、孟子、荀子、董子、文中子、周子、二程子、张子、朱子、陆子、阳明子14人而已。” 我钦佩蒋庆教授提倡继承和弘扬传统儒学的勇气和他的努力。不过上面说法有点过头。文化其实是人民百姓共同创造的,上述圣贤创作的经典着作,就是他们对存在於人民百姓中的文化,加以总结和提升、提炼。而且要成为文化经典,必须要能够将自己体会、总结、提升的思想,着作,再传播到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去验证。显然,孔子的儒学做到了这一点。 然而我还是有点不满意,因此查看了一些资料。 <中华新字典>的解释是:文化是“人类社会歷史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意识形态。”我觉后面那句“特指意识形态”似是而非。 近代着名文化大师梁漱溟先生说的比较明白。他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如吾人生活,必须依靠於农工生產。农工如何生產,凡其所有器具技术及其相关之社会制度等等,便都是文化之一大重要部分,....宗教信仰,道德习惯,法庭警察军队等,亦莫不为文化重要部分。....当然,若文字、图书、学术、学校,及其相类相关之事,更是文化了。” 很多文件都会同时提到“文化”“文明”。词典的基本解释是:两者都是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文化偏重於精神方面,文明偏重物质。 可见,在文明社会中,都是文化的创造者,人人都有文化。 我查看了蒋庆教授在厦门大学的一次演讲,讲得很精彩。除了将中华文化说成是圣贤所创造欠妥之外,有其他方面都说得很好,特别精彩之处是:“道德首出,仁为根本”,“人是道德的存在,道德是人的本性,人的生命意义与存在价值,均存在於道德中”。 是的,中国文明社会能够连绵数千年不败,中华文化能够传承数千年不灭,是因为不论是儒家学者或平民百姓,都知道做人处世应以“道德为首”,缺了道德,人与禽兽就没有甚麼分别。 虽说人人有文化,然而也有差别:谁个更有文化而为人高尚?谁个欠缺文化而为人卑劣?首要看他为人的道德品行;不是以他认识多少文字,会写多少文章来衡量的;也不能以读多少书,拿到多少学位来衡量。 眾多城市文人、学者、作家等精英,他们是国家栋樑、民族脊樑;然而当中少数德行卑劣者,比较起乡下道德憨厚的农民兄弟,其实才更加“没有文化”。 让我们鄙视这些“没有文化”的德行低劣者。 2011.12.16,游子写於奥克兰。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