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avid Shearer战胜David Cunliffe得以出任工党新党魁後,外界这几天将焦点放在了这位新党魁将如何谋划党内的人事安排,进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工党的复兴而战之上。毕竟,处於历史最低潮之际的工党,已经经不起任何新的党内分裂或人事动荡。但是,政治经验有限的David Shearer真的有足够的能力和魅力使党内全体同袍团结在他的周围吗?还是说,他仅仅是一个过渡人物,在“我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这一政治利益交换原则下,被党内不爽中生代领军人物David Cunliffe崛起的势力和有意蛰伏到2014年之後、待冲击总理宝座更有把握时才露头的实力人物推到了前台? 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恐怕要数落选的David Cunliffe是否会接受David Shearer抛过来的橄榄枝,出任一个所谓的“党内前排议员角色”了。 对David Cunliffe职务的安排,新党魁David Shearer日前的确证实,他会力争为这位竞争对手安排一个党内高级职位,这既是出於对David Cunliffe才能的尊重,也是出於对党内团结的考虑。 有外界分析人士揣测说,David Cunliffe最有可能被给予的角色是“教育与环境事务发言人”,而他早前担任的“财经事务发言人”一职,则会被转给David Parker。众所周知,“财经事务发言人”一职的份量明显大过“教育与环境事务发言人”,虽然後者也属於高级党内议员角色,但对DavidCunliffe而言,无异於被变相降级,而David Shearer之所以能顺利当选,恰恰拜David Parker退出党魁角逐所成全。David Parker此时被赋予一个重要职位,是否有“投桃报李”的意味? 当外界询问David Cunliffe是否会接受新党魁所给予的职位时,David Cunliffe对此拒绝回答,仅仅表示自己需要一点时间好好的考虑一下未来,完全是一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样子。这位一度意气风发的工党党魁竞争者称,自己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补足睡眠,第二件事是冷静下来看一看未来有哪条路可以走,第三件事是扪心自问,自己的内心到底有什麽想法? 当外界询问David Cunliffe是否会因此次落选而心灰意冷进而退出政坛时,他再一次拒绝对自己的未来做出置评。不过,他还是强烈的暗示自己应该不会就此退出政坛,转向其它领域发展。 本次工党党魁选举,采用秘密投票的办法,David Shearer和David Cunliffe的具体得票数只有监票的党主席和党务秘书两人知晓。在宣布谁是胜出者後,所有选票即被销毁,外界无从知道两位候选人分别获得了多少人的支持。但就在这几天,外界却风传David Shearer和David Cunliffe二人的得票数分别为22票与12票,差距相当巨大。David Cunliffe对这种猜测不屑一顾,认为这只不过是某些人故意放出的虚假烟雾,意在说明David Shearer是在毫无悬念的情况下获得了胜利。David Cunliffe自己的猜测是19票对15票,除非早前承诺支持他的人中有人“叛变”。从某种角度来看,有关David Shearer大比数赢了David Cunliffe的流言,无疑也有“挑拨”David Cunliffe与自己支持者之间关系的效果,令二者间产生互不信任的情绪。 这几天,另有传闻说工党前副党魁Annette King有意於2013年竞选惠灵顿市长。至於Phil Goff的去向,据这位前党魁自己的说法,他至少将干完本届任期,同时不排除在2014年再次出战选区,除非他不再喜欢议员这份工作。虽然如此,Phil Goff却也表示自己对几年之後的事情很难预料,一切也要视今後两年所发生的事情来定。他开玩笑说,如果有人愿意出年薪200万纽币的高价,聘请自己去管理某家企业,那麽他倒是会认真的予以考虑。但是至少在现阶段,他仍对政治有兴趣。 至於克拉克时代的另一位重臣兼“党内红人”Trevor Mallard的去处,这位前教育部长表示,他至少会干完这个任期,然後在明年夏天再决定是否要在2014年继续出来竞选议员。 据悉,工党新任党魁David Shearer最快将於下周一宣布党内议员分工。外界现阶段揣测的工党“影子内阁”人事安排大致情况如下: 1. David Shearer,党魁 2. Grant Robertson,副党魁 3. David Parker,财经事务发言人 4. Jacinda Ardern,社会发展事务发言人 5. Shane Jones,经济发展事务发言人 6. David Cunliffe,教育与环境事务发言人 7. Maryan Street/Sue Moroney,健康事务发言人 8. Clayton Cosgrove,法律事务发言人和基督城重建事务发言人 9. Nanaia Mahuta,毛利事务发言人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