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斯先生把他的诗文集新作命名为《新西兰的微风》,自然是由於他的谦逊,然而,细细品读其中的作品以後,我感到这的确是一个恰如其分的书名。这股来自南太平洋岛国的清新微风,不但值得海外的华人读者欣赏、品味,国内的文学爱好者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微风》一书汇集了艾斯先生近年创作的诗歌、散文和小说,多样的体裁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书中的内容则折射出一位当代华人移民的心路历程。我相信,每一位华人读者都会对此产生共鸣。叙事者从一位新移民的视角出发,描述了从初到异国的困惑、迷茫,到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再到对母国恒久、深厚的关注和对故土无尽的思念,这一人生历程中细腻的情感,都被艾斯先生罗织到他用笔墨建构的文学世界里,汇集成这股清新、宜人的“微风”。 然而,我更愿意关注的,是《微风》一书在文化层面上的独特性。移民文学,或者从更广意义上理解的所谓“流散文学”(Diasporic Literature),是叙事者的视角在“他者”与“自我”之间的游移,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冲突、叙事者的焦虑、和对“自我”与“他者”的重新阐释,这些都是传统文学无力涉足的。文化身份的建构,始终都与建构者(叙述者“我”)和被建构者(被叙述者“他”)密切相关。艾斯先生生於中国、长於中国,在中国接受教育,在文化层面是一名地道的中国人,然而,人生的道路把他与家人引领到异域文化的新西兰,虽然他是法律意义上的新西兰公民,他的身份,却依然是移入地文化眼中的“他者”。作为诗人的艾斯,听见异乡的蝉鸣,他想到的却是“故乡的夏”,中秋之夜,依然能唤起他刻骨铭心的乡愁。故国的时政变迁,也从未在他的关注视野中消失,反而能更加激发他的诗兴。他吟诵“南京”、吟诵“广州”,吟诵“鲁迅”、吟诵“烈士”和“圣徒”,他住在奥克兰西区的新居里,夜晚却做着他的“中国梦”,关注着露宿街头的城市民工的命运。 虽然如此,艾斯已不再是移民前的自我了。他常常牵挂着故土,可是也开始留意“皇后街上的微笑”,领略北岛小城达加威的风情,聆听“突义瑞奇公园的寂静之声”,到“圣诞节海滩”留下一串脚印。他在不断重新审视着自己的身份,努力建构一个全新的“自我”。《微风》一书的结尾篇特别耐人寻味,艾斯先生问道:“主啊,你的殿堂在哪里?”或许,在从前的“异域文化”里,他终於寻找到了灵性的归宿,他正在完成着从“他者”重新走向“自我”的旅程。 文学大师沈从文曾说:“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理解『人』”。愿《新西兰的微风》能激发读者的思索,在艾斯先生精心构筑的文学驿站里小憩一番,享受这本小书带给他们的心灵的愉悦。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