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兵法讲究“势”。2011年的大选之所以波澜不惊、毫无悬念,乃国家党得“势”,而工党失“势”也。“势”的得失转换,有的时候,绝非一朝一夕间可以完成。对於在野一方,非有卧薪尝胆、从头再来的勇气而不可得。受“势”的转换规律以及新西兰政治生态中执政惯性规律的影响,在一百看来,2014年的大选恐怕也会像今年的大选一样索然无味。2017年,或许才会是新西兰政治生态中左右易手的下一个可能时点。 有人说,一届新西兰政府的法定任期仅有三年,容易导致政党滋生短期功利心态,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不利。此话不无有理。但在新西兰近代的政治实践中,绝大多数过往政府的执政寿命却远远多过三年。具有较高教育水准和政治素养且多年浸淫在民主体制中的发达国家选民,在投票时受短期“利诱”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以理性思考和长期政治信仰作为基准的投票行为才是主流。在这种情况下,一届政府的法定政府任期越短,反而越容易连任,因为选民们不会意气用事,而是会理性的延长“考察期”,除非它在第一乃至第二届任期中有什麽特别重大的失误。这,就是一百所说的“执政惯性”。检讨国家党08年上台执政後的行为,颇有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味道。这种保守的作法,应该就是吃定了“执政惯性”带给台上一方的红利。就在本周二,国家党政府不改往日调门继续公开宣称:2015年消灭政府财政赤字的目标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尽管此次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堪称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且至今仍看不到何处是尽头,尽管基督城重建成本已经从150亿纽币攀升至200亿纽币,尽管国内工商业倒闭现象仍不时发生,但国家党却仍就对财政控制目标信誓旦旦。在一百眼中,奇怪的不是这个目标究竟有没有实现的可能,而是国家党为何顽固的将宣称实现财政盈余的时点设在2015年?这就犹如为选民们在远处画了一张大饼,眼下摸不着、吃不到,除非在2014年继续选择国家党,否则连看看这张大饼是不是真的机会都没有。照此推理,国家党宣称2018年政府会重新启动对养老基金的注资,很可能又是该党为2017年的大选预先埋下的“利好暗桩”。从这些迹象来看,国家党的布局着眼点应该早已经锁定在连任三届、甚至四届之上。今年的大选和2014年的大选,对该党来说,岂不早已难入它的法眼? 自1935年工党首次上台执政开启国、工两党对峙时代以来,新西兰政坛已经经历了九次朝野易位: 1935年至1949年,工党连续执政14年; 1949年至1957年,国家党连续执政8年; 1957年至1960年,工党执政3年; 1960年至1972年,国家党连续执政了12年; 1972年至1975年,工党执政3年; 1975年至1984年,国家党连续执政9年; 1984年至1990年,工党连续执政6年; 1990年至1999年,国家党连续执政9年; 1999年至2008年,工党连续执政9年; 从上面数字中不难看出,除了1957年至1960年和1972年至1975年有两届政府仅执政了一届外,执政了两届的政府也不多,大多数政府的执政期限皆在三届以上,在这样的“执政惯性”规律作用下,在当届国家党政府继续谨慎执政而不至於犯什麽遭选民唾弃的大错前提下,指望2014年新西兰政坛可以再次“变天”,可能性确实不大。这也就是为什麽说2017年的大选或许才真正是有些“看头”的大选。因为那个时候,国家党经过九年的执政,虽不排除仍旧小心翼翼,但无奈执政弊端经过长时间的累积,已足以赋予对手更多的“弹药”,有的时候,或许“小心谨慎”本身就会成为该党的“负资产”,而工党又经历了六年的在野历练,自身的历史包袱必定已经在选民眼中渐渐淡化,新的领导班子与政策组合,也多少会给予选民们一些新意。在这样的情况下,难保08年大选时的情景重演一番,只是这一次国家党和工党易了位而已。 当然,“势”的转换绝非可自然而然的到来,而“执政惯性”也可因人为因素推迟或提早结束。在一切皆非必然而无定数的情况下,为了2017年的大选结果能够符合己方所愿,国家党和工党在此之前皆实在有太多的“功课”需要做。 一百将在下一期的专栏中对此继续进行解读。 2011年10月27日写於奥克兰(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