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潮流速报(新西兰特产网) www.XinXiLan.Tech 用心提供新西兰的各种资讯,想要我们帮您找什么,点这里告诉我们!

新西兰特产:旅游景点,移民+留学,新西兰蜂蜜,奶粉,红酒和保健品

当前位置: 新西兰特产 > 新闻 >

新西兰试论海外华文写作怎样结合当地文化?

时间:2016-02-18 00:00来源:新西兰 先驱报 作者:New Zealand 点击: N
  海外华侨写作,提起笔来,不免满纸故国情怀,乡愁乡情,这可以理解。但是我们生活在另一种文化中,若是依然沉浸在这种游子请怀里,过分脱离现实生活和当地文化,不注意吸收当地文化的营养,那么我们的作品就会缺乏积极意义,题材也会越来越狭窄。设想一位作家,身在海外,一写时评就是反腐、房姐、城管;一写小说就是北国乡村或是江南水乡,和她移民前在北京、上海时没有什么两样;而对身边侨界、当地生活甚少关注,那又何必到侨居地来写作呢?我们固然要把中华传统文化介绍到侨居地来,但也应吸收当地文化的营养,与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结合起来,与时代的进步和全球化的进程结合起来,把中华文化的价值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现出来。
  有的作者觉得自己英语水准不行,无法了解当地文化,这种想法不够全面。文化固然与语言有关,但语言只是因素之一。举一个例子,我去到奥克兰赌场(不是去赌博,而是“采风”)。天空城赌场里,好几十张赌桌,每桌围坐三五人到十几人不等,其中有一名管理员兼“执法”。周末遇到满场,连看客二三百人,却异常地静。因为赌客们都集中精力盯著手里和台面上的牌,默不做声。只有老虎机的嘎嘎声,几乎不需要语言。赢家微微一笑,输家做个鬼脸。争吵、叫板、呼幺喝六的场面一概没有。连哑巴也可以赌。你不会英语、或者精通英语又能怎么样?从中你可以了解当地人的风貌、饮食、服饰。赌博每年给新西兰社会家庭带来许多问题,但也给政府带来巨额税收,赌场里以及四周购物中心和餐饮业增加许多营业额,是一把双刃剑。明禁暗放,各有利弊。由此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英文也有中文。华人社区设有赌博问题基金会,专门帮助华裔染上赌癮者戒赌)写出了相关的评论文章。在图书馆里,我乘机与馆员交谈,那里借书一次可借五十本,还书只要往一个大筐里一扔,如果已经下班,而你又不想第二天再跑一趟,往墙上的洞里一扔,走人。从未听说过出差错或发生纠纷。办借书磁卡,随到随办,无任何资格限制,有身份证或驾照即可。馆员亲切乐助,有问必答。你对此没有感触吗?这些不都是你写作的好素材吗?如果你愿意,又有时间,你可以去那里做义工,每周干上两个半天,整理图书,你会感受到一份愉悦。奥克兰图书馆不仅收藏有一般中文图,在文史档案室还有专业书刊与档案可借阅。奥克兰大学的图书馆甚至还有《全唐诗》、《资治通鉴》、《楚辞等》。也有英文原文的《呼啸山庄》,《乱世佳人》,《玩偶》和穆勒的《On Liberty》。一个华人作者,如果从来不进移居地的图书馆,似乎总有点遗憾。我把在图书馆所见所闻,与馆员和读者聊天所获信息,用中英文分别各写成了一篇《我爱新西兰的图书馆》,在当地报刊上发表,整整大半版。
  我参加当地人的婚礼。氛围亲切温馨,礼仪简朴,情谊融合。宾客贺喜,宾主茶叙,糖果小吃随意,不必送礼,也可送些小纪念品,像我们祖籍国那种攀高比下,豪华车队显摆,喧闹劝酒、酩酊大醉、闹洞房的风俗是没有的。宾客在仪式结束后可根据自己情况随时告别主人离去。我也参加过当地人的追悼会,会后有感而发写了一篇《追悼会上的笑声》。亡者是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不幸遭遇严重车祸。主祭人致悼词后即播放亡者生前录像,以资悼念。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上学,打球。一个个有趣的镜头,引起全场阵阵笑声。大家没有觉得不妥或者是犯了忌讳。要是在我们的文化里,追悼会上谁敢笑?谁又有心情笑?但在这里大家笑得自然,互相没有感觉什么不妥。这不代表对亡者和家属的冷漠,而是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的生死观和对生命价值的认同。当然文化是多样性的。中国人劝慰丧家主张节哀顺变,也是一种社会心理的反映,无所谓孰优孰劣。只是文化的多样性而已。
  刚移民不久,有一次在人行道走路。满街的车辆,就是很少遇到行人。忽然从前面巷子里拐出来一位长者。素不相识,却笑脸相迎,主动和我打招呼。要是在我老家街上,你会以为这人有病或者认错了人。又走了一程,忽然看见一群野鸭子摇晃著横穿马路母鸭领头,十来只雏鸭一字列队紧跟在后,公鸭老爸押后阵。这时只见所有的车辆停驶让路,不慌不忙地目送鸭子队伍过街。从中你可以体会本地人对动物、环境的爱护及其耐心和爱心,以及生活节奏的从容悠闲。
  新西兰国会在首都惠灵顿开会时,当地的公民可以到二楼坐著旁听。外地的群众可以收看电视台的全程实况转播和重播。会上,左右阵营的议员们唇枪舌剑,议长敲钟摇铃,高呼“安静!安静”。有几次我注意到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比尔.英格里希起立回答在野党议员的责问时,眼睛老是看著天花板。神情严肃。我以为这人眼睛朝上,目中无人,官架子很大。后来发现他是在向楼上旁听的群众说话,以扩大自己的号召力。他回答质问时,有时会反唇相讥,但偶尔也会莞尔一笑。有时刚才剑拔弩张,忽然一方开了个玩笑,全场轰然大笑。久之,觉得收视这样的节目也是一种享受,还开拓了视野,增加了写作的话题。以此为题我陆续写出了几篇时评。
  毛利族群是新西兰最大的少数民族。新西兰现有毛利人62万人。毛利文化在新西兰有很高的地位。从国会开幕到学校开学,大小会议,都要先用毛利语致辞。说明国家对毛利人的重视。如有条件,华文作者应了解一些毛利文化。新西兰著名华文作家林爽女士,是一位毛利文化专家。研究毛利历史文化,精通毛利语,用汉语、英语、毛利语写作,开设毛利语和毛利文化讲座。我认为这是实施文化双向交流的正确道路,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当然这并不是要勉强每个作者去攻英语和毛利语,应当把它作为华文作者群总体的努力方向。笔者愿意指出一点,总体上,中国人学习外国语的能力其实比任何其他民族强。中国国内内能运用一种以上外语的人口比例远远高于大部分其它国家。我们不必妄自菲薄。当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对确实没有条件的中年以上的业余作者也不要苛求。
  像我等年届耄耋之人,时间比较充裕,不宜成天闷在家里。一般,住所四周洋人(当地人)较多,有的是紧邻。你不要因为语言不精羞于开口。其实他们多数都很乐意你和他搭訕几句,问个好。他们并不在乎你讲得好不好。我每到圣诞节、新年,信箱里总会收到一些贺卡、有时还有小礼品。信封上都不贴邮票,是左邻右舍洋人们塞进信箱里的。有的有字,有的是一幅小小的画,不讲究,只是表示一份友情,一份祝贺,图个开心。而华人则很少来塞信箱,而这也是由于文化的不同。我不会游泳,也不善钓鱼,更没耐心等鱼上鉤。但是我每次去海边,总喜欢看人们钓鱼。人们下好了鉤,有的看书,有的上网,有的躺在草地上看蓝天白云,看飞鸟翱翔。一旦鱼上了鉤。我发现他们不是庆贺、或急忙把上鉤的鱼摘下来放进篓子里,而是从背包里取出一把尺,把鱼仔细地量了尺寸,凡是鱼的身长不符合要求的,又把它扔回海里。开始我以为他是嫌鱼太小不好吃,不好收拾。后来与之聊天,才知道是政府的一种禁令,有利于保护鱼的繁殖,有利于保证水产资源的平衡。久而久之,约定俗成,大家养成了一种习惯,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游戏规则。钓鱼之乐不在烹鱼。
  随著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现在华人在海外的地位明显提高了。洋人中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华文作者为中新交流出力的机会也更多了。中华文化也更受当地受众的重视和喜爱了。新西兰每逢中国春节都要发行一套中国干支纪年的纪念邮票。2012年,新西兰邮政总局要发行一套中国龙年邮票,每套四枚。由华人企业新西兰Banana Studio承办设计制版。我接受委託撰写了英文版的《中国的龙文化》向主流社会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龙的概念、起源、民风民俗,作为邮票纪念套票的一个小册子随邮票整套发行。在首日封首发当天,我和Banana Studio的同事一起站台签名,受到当地集邮爱好者的喜爱和收藏。
  现在新中关系不断发展,推进新中文化交流形势大好。很多当地民风民俗和文化都有其合理性、积极性,值得我们借鉴、思考。这样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写作题材,也有利于逐步融入当地社会并保持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