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潮流速报(新西兰特产网) www.XinXiLan.Tech 用心提供新西兰的各种资讯,想要我们帮您找什么,点这里告诉我们!

新西兰特产:旅游景点,移民+留学,新西兰蜂蜜,奶粉,红酒和保健品

当前位置: 新西兰特产 > 新闻 >

新西兰大康新说成语故事——以身作则

时间:2015-06-13 00:00来源:新西兰 先驱报 作者:New Zealand 点击: N

 

  这句话出自论语,原话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段话的意思大家都明白,那咱们就具体看看,孔夫子是如何教育学生以身作则的。
  孔夫子一生有教无类,学生众多。学生们性格、出身各异,最后的出息也不尽相同。
  像几个著名的,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或者说是最欣赏的。颜回真正做到了安贫乐道,心静如水,是老夫子唯一的知己;子路则是孔夫子最亲近的。子路天真烂漫,心地正直,口无遮拦,几十年鞍前马后,师徒俩比亲人还亲;而一大堆徒弟里,最有用的,就是子贡了。
  端木赐,他的字是子贡。子贡是孔子学生中最厉害的能人,论做官,做过鲁国和卫国的宰相;论有钱,子贡在几个诸侯国间倒腾生意,家资千金,上过司马迁的《货殖列传》,是有名的大商人,据说是当时的鲁国首富。
  子贡的特长是口才,口若悬河,善于雄辩,无论是交朋友还是办外交,都是一把好手,据说听他说话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又做官又有钱,作为孔门十哲之一,学问还好,加上人长得也精神,子贡在社会上是手眼通天,呼风唤雨。但所有这些能耐往往会带来一个毛病,那就是,俗。
  就跟家里过日子一样,老爷子身边一大堆孩子,总有几个特别招人喜欢;但也有那样的,为人精干,哪都挺好,但老爷子就是看著不顺眼,见面就数落,完了还离不开人家,还指著人家办事,可就是不给好脸子。子贡就是这样的倒霉蛋。
  孔圣人就看不了子贡的那点俗气,但又离不开子贡。老头想周游列国,子贡负责出钱出力,安排一切事情;转了几年没人重用,又是子贡在老家疏通,孔子才得以回归鲁国,体面地养老;到老了,颜回、子路等几个喜欢的都没了,老夫子更是一天也离不开子贡,每天搬个板凳在门口等著,晚来一会儿就埋怨数落,最后,还得指著人家给善后送终。
  孔子死后,又是这个不中意的徒弟,带著师兄弟们结庐守孝,费用自然还是他出。守孝也别干呆著,一边怀念老师,一边组织大伙写了那本《论语》。别人守孝三年就走了,子贡守孝六年,这才大哭而去。
  后来司马迁实在看不过去,在史记中,给了子贡极高的评价。
  今天说的就是这位子贡的故事。
  话说这一年,子贡到齐国做生意,遇到一个奴隶,一说话,说的是乡音。子贡上前打听,那人遇到老乡,两眼顿时泪汪汪,说自己身在他乡落难,只好卖身为奴。
  子贡是圣人门徒,不能撒手不救,他找到主人把老乡赎了出来,然后一块儿返回家乡。
  当时鲁国有一条法律:凡是有见到鲁国人在他国沦为奴隶者,自己垫钱将其赎回,可从鲁国政府领取赏金报酬。
  这条法律使很多在其他诸侯国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获救。
  子贡带著老乡回到鲁国,大家一致交口称赞;子贡认为自己既然做好事,就应该不求财物回报,而且自己又不缺那点奖金,就没有接受赏金。这下更轰动了,大家都说他轻财重义,子贡自己也很得意。
  转天过来看老师,心说这回该表扬我了吧。没想到一见面,孔夫子不但没好脸色,而且还很生气,见面就训斥,你这件事做得实在是愚蠢哪,以后再也没人在外面救人了。
  子贡当头一盆冷水,心里又疑惑又委屈,又不敢和老师顶嘴,心说,我做的事多高尚啊,你怎么不讲理呀?坐在一边生闷气。正在此时,外面嚷嚷,说子路出门回来了。
  只见子路大大咧咧进门,孔夫子笑模样当时就来了,那股慈祥劲就别提了。一看子路身后跟著一头牛,老师就问怎么回事。子路得意地说,在路上碰上一个人不幸溺水,我把他救了上来,人家家里人感谢我,送我一头牛。我推脱不下,就牵回来了。
  孔夫子听罢哈哈大笑,对子路说,你做得好,以后见义勇为救人的事,会越来越多了。
  看大家笑成一片,一边的子贡实在受不了了,他亢声问老师,都是救人,我不求报答主动谦让,您说我错了;而子路收下了人家的牛,反倒成了好事。请您跟我说说其中的道理。
  孔子抚膝长叹一声,说:你怎么就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呢?你只看到了现在,却看不到未来。只看到了眼前方寸,却看不清大局整体。让我来告诉你,你的失误之处吧。
  奴隶获救被人赎回,救人者被人称赞,还能得到应得的酬劳,两全其美。
  这是一条德政,一条好法律。
  现在你却把它打破了,日后人们赎回奴隶,若领取赏金,可能就会受到别人的嘲笑,被当作贪财之人。若不领取赏金,虽然会得到称赞,但自己却会白白蒙受金钱损失。鲁国富翁少,平民多,许多平民是难以承担这些损失的。
  这么一来,救了奴隶后,要么被人嘲笑,要么自己蒙受损失。长此下去,大家恐怕都会故意对受苦的奴隶视而不见,谁愿意再去救人呢?
  子贡聪明绝顶,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满头大汗,顿首于地,对老师说,学生知错了。
  这个故事非常有名,孔圣人的这番话,被后代统治者认为是老成谋国之言,自此留下了一句名理:子路受人以劝德,子贡谦让而止善。
  可能有的朋友还是不明白,子贡自损财物做了一件好事,放到现在,绝对应该被树为道德典范啊,怎么反而遭到批评呢?
  按现在话说,子贡的错误就是把原本人人都可以达到的道德标准,一下子拔高到了大多数人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如果这时鲁国国君被子贡的行为所感动,把子贡树为典范,大肆嘉奖表彰,向全国推广,结果会怎么样呢?
  这场面我们太熟悉了,首先,社会表面的道德标准是被提高了,人们都纷纷表态要向子贡同志学习;但道德水准的实际状况其实是滑坡了。
  救人一命,自己得到赞扬,还能领取奖金,这本来是大家都高兴的事。但现在和子贡一比,你简直就是个自私自利的小人!每个人都会设身处地想一想,我做了一件为奴隶赎身的大好事,得到的却是“自私自利”的评价;我做了一件合于道德的善事,得到的却是“不道德”的恶名,那我干嘛呢?
  最后的结果就会像老夫子所言,就是都不做了。子贡的好心,做了一件坏事。
  法律合于理,道德通于情;理可变,而情不可变。有大师讲过:违反常情、悖逆人情的道德是世上最邪恶的东西。
  也有大师叹息:当代中国人的道德水准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最彻底的滑坡,几乎滑到了中华民族最近两千年历史的最低道德底谷。
  为什么呢?为什么会这样呢?大概就因为我们没有听老夫子的话,好心之下,办了很多这样的坏事。
  大家一定还记得像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样的话,当然也记得像雷锋、王杰、焦裕禄那样的英雄人物。
  常见的标准作业程序是:一个人做了一件好事,这时就有人来分析,他为什么能做这件好事呢?那就得回头看这个人的出身,看这个人的成长过程,看他怎么刻苦学习某某人的思想。最后得出结论,一个英雄的产生不是偶然的,首先是苦孩子出身,从小一点毛病没有,之后再加上某某人的思想武装。
  一番神化之后,一个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就此树立起来了。
  像雷锋那样的英雄,连女朋友都不能有,那都齷齪,那都会有损英雄的高大形象。这时就不是以身作则了,而是以神作则了。
  学了那么多英雄,最终效果怎么样啊?都是过来人大家心里都清楚,人人说的都是言不由衷的谎言,大家都成了伪君子。中国的诚信缺失、道德沦丧不是现在,其实早在那时就开始了。
  现在回头看当初学习过的那些人、那些话,人都是好人,话也算是好话,但经过一番无限拔高、神化之后,变成了“违反常情、悖逆人情的道德”,按大师的话,最后反而遗憾地成了“世上最邪恶的东西”。
  英雄学了几十年,到了八十年代一看不行了,开始讲“五讲四美”。
  还有人记得内容吗?复习一下,五讲是,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是,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要从头学做人,要重新从基本做人的道理、规矩学起!教化天下,是统治者的责任。用一个具体人物现身说法、以身作则,形象生动,亲近感人,是社会教化的好办法。但你必须懂其中的道理,深知其中的利害。有时一个错误的道德典范,甚至能摧毁一个社会的道德基础。此乃国之大事,不可不察啊。
  很多人没听过孔夫子的话,但也懂其中的道理。其实古今中外,道理都是相通的。
  像去年纽西兰评选年度人物,推荐了二十个人,都是普通人,都是我们身边的人。他们中有的人见义勇为,有的人关键时刻挺身相救,有的人揭发腐败,人性在那一刻的惊鸿一现,能引起每个人的共鸣。
  这些人都不完美,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缺点。他们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越是普通人做好事越得到赞扬,人们赞美的是人性,不是神性。
  说回中国,中国的情况有点特殊。
  中国人习惯眼睛往上看,正所谓,上行下效。上有所喜,下必甚焉;上有所动,下必观焉。从前几年都学著慢吞吞地讲话,到现在的吃包子、爱足球。都可以看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作为一个领导人,与其树什么英雄人物,再费劲瞎编什么传奇故事,还不如自己以身作则,做人们的道德典范。不需要“高大全”,只需做一个普通的好人就可以了。让大家够得著,学得了。
  一个国家领导人的道德水准,就代表了当时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你细看中国历史,是不是这么回事呢?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